社会精英拥有比一般人更丰厚的各类资源,就算一时犯错,可能还不会遭遇致命性的打击。普通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奥运蝶泳金牌得主约瑟林和本地著名女泳手林香杞涉及吸大麻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各种讨论及反思,显著的关注点之一,无疑是新加坡禁毒政策乃至贩毒判死刑的合理性。因为随着大麻合法化运动在国际上蔚为风潮,邻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禁毒立场出现动摇,新加坡坚守禁毒政策的挑战自然进一步加深。
毒品危害深远,用法令禁止和死刑威慑,源自社会主流的共同认知。官方在为禁毒政策和死刑辩护时,最强的论点除了毒品对社会秩序巨大的破坏性,再就是八成民意的有力支持。但民意如流水,社会观念和共识会随时间而改变——《刑事法典》第377A节条文禁止男男性行为即将废除,反映的正是这个现实。换言之,毒品对社会秩序巨大的破坏性的事实尽管不变,禁毒政策与死刑却并非是不能改变的。
社会主流的共同认知,构成了社会所有成员都必须服从和遵守的集体规范,这可以是一般社交言行的软规矩——在戏院大声讲电话会被旁人制止和白眼;也可以是通过立法和刑罚禁止的硬规矩,如《滥用毒品法令》和死刑。社会规范的改变,首先来自观念的改变。如果越来越多人认同大麻有止痛作用,当代社会的心灵痛处又很普遍,接受大麻如同酒精那样可以消愁忘忧,人们对于吸大麻的行为就不会太排斥。当反对大麻的集体观念因各种精巧的合理化论述而弱化到一定程度后,禁毒政策的民意基础也就摇摇欲坠了。
从西方的经验观察,合理化众多传统社会规范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的精英阶层。也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智力和社会影响,来达到满足自己目的的实力。
任何社会的精英都会用各种方式,与普罗大众区别开来,以凸显自身的优越地位。传统的精英如英国的贵族,所使用的办法是通过日常谈吐来反映高贵的教养,但这并非完全没有积极意义。自认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传统的英国贵族成员都对自己的楷模身份感到责无旁贷。有统计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士兵的阵亡率是12%,军官的则是17%,因为主要由贵族子弟组成的军官,上阵时大多身先士卒。培育贵族子弟的伊顿公学,毕业生的阵亡率更高达20%。
然而在缺乏贵族历史传统的后现代社会,一些社会精英只能另辟蹊径,或用豪宅名车来显示身份,或用逾越社会规范来标新立异,或用高深莫测的意识形态和论述,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幸的是,精英确实有垂范作用,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社交媒体盛行之前,精英之一的社会名流的离婚,通过报纸、电视和电台的传播,在社会上达到了“去污名化”的效果。离婚不再是被人指指点点的人生失败,反而还是一种实现个人自由的勇敢举措。
靠炫耀财富来标识自己精英身份的做法,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的后现代社会,边际效应正急速递减。当一个初出茅庐的初级白领,能靠刷爆信用卡提着LV包去上班,缺乏安全感的精英就得别出心裁,来跟普罗大众做区隔。他们拥抱激进极端的意识形态,用普通人听不懂的论述来构筑隐性排外的小圈子。当下美国流行的“性少数平权”运动,积极分子都是生活无忧却又渴望道德优越感的中上阶级白人。这撮假平等自由之名倒行逆施的小群体,因而被深知文革与红卫兵祸害的美国华裔移民蔑称为“白左”。
但是上行下效的社会习惯无法消除,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原本作为社交暗号的精巧论述,再度被社会汲取学习甚至粗俗化,人们竞相拥抱这些原本小众的极端意识形态,来展示自己的进步开明,仿效社会精英享受高人一等的快感。跟大麻合法化一样,以平等之名追求同性婚姻合法化,都是同一现象的产物。
一旦传统社会规范被这种精英驱动的挑战所瓦解,后果当然是严重的。规范之所以存在,为的是保护大多数人能正常和有意义地生活,避开生命历程里的诸多陷阱和错误。社会精英拥有比一般人更丰厚的各类资源,就算一时犯错,可能还不会遭遇致命性的打击。普通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缺乏“犯错的冗余”,如果行差踏错,很可能就毁掉一生。
再以离婚为例,美国智库“家庭研究所”(IFS)2017年的一篇报告指出,中上阶级、劳动阶级和穷人阶级无论在结婚率、离婚率、私生子率等主要指标,都出现了鸿沟。这个现象在1960年代由中产青年精英鼓吹的性解放运动之前是不存在的。婚姻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中上阶级就算离婚,也还有资源维持正常生活;非精英的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本事东施效颦了,若不幸离婚,很容易让自己和下一代跌入贫穷陷阱而脱身不得。
或许推崇平等价值观的社会精英不愿意承认,但他们享有更多的犯错冗余是不争的事实。约瑟林与林香杞的错误虽然不小,但因为他们为国争光,及时认错,同情且准备原谅他们的国人不在少数。两大国际品牌就决定继续和约瑟林的广告合同。默默无名的普通人吸大麻被发现,下场恐怕就很不一样了。
因此,社会精英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和责任,风行草偃,他们身体力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文明品质。一般人也应当把眼睛擦亮,社会规范的存在是有理由的,尽管其中的道理很多人已经说不清楚了。西方经典自由主义认为,自由源自对法律的自觉服从,因为不如此,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必然横行,人也就丧失了根本的自由。以平等或个人自由之名践踏社会规范,本质上是放纵私欲的托词,吾人敢不慎哉!
(作者是《联合早报》言论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