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真:除了最后一刻 安倍承受不起中国人的同情?

时间:2022-07-12 14:0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郑真

近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一些中国人弹冠相庆,一些中国人表达哀悼同情,这两种声音在社交媒体互相网暴和谩骂,成为一种奇观。

弹冠相庆者骂哀悼的人没良知崇洋媚外,表达同情哀悼的一方认为里有殡不巷歌,幸灾乐祸是丢中国人的脸。恰巧国际媒体关注到了一些中国人的弹冠相庆并进行了报道,这为主张中国人应该更有素质的一方添加更多的论据素材。一些认为弹冠相庆丢中国人脸者甚至连忙呼吁国际媒体不要因此就对中国有了片面的认识,指出民粹横行、极左遍地不是中国的主流。

该如何看待目前的舆论火拼?

我们首先要问,假如安倍没遇刺身亡,要如何看待安倍这个人,如何评价他的对华政策?对暴力的态度和对安倍的评价,不能混为一谈。安倍遇刺身亡是一件事,评价安倍这个人是另外一件事。

安倍遇刺身亡,本质是暴力事件,这在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发生,不管遇刺的谁都应得到同情。但是这种同情仅仅是同情,是对弱者的同情,对暴力的谴责。这不应该影响对安倍本人及其对华政策的是非曲直的判断。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不少人认为他是二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且任期最长的首相,说明他有一定家族抱负,是一个成功政治家。这样的判断是被权力和成功学迷惑了双眼。

他本质上是一个狡猾的政客。在日本历史上,但凡在位时间久远的领导人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和非凡的才能,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人物,比如安倍的外叔公佐藤荣作在位期间日本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他还因提出著名的“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无核三原则而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吉田茂亲自参与并见证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对日本战后复兴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诸如和平宪法的制定等。

而与前辈们和祖辈们仰赖政绩长期执政不同,安倍在走马灯式的日本政坛堪称奇迹,并不是因为安倍经济学带给日本多少荣光,安倍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划时代政绩。他深谙选举技巧、善于寻找制度漏洞,更能利用人贪婪的欲望在各派阀大佬间游刃有余。成为任职时间最长首相的背后,是安倍已经成了民主政治的老油条、玩弄权术的老政客。

也有一些声音肯定安倍对中日关系做过贡献,尤其2006年第一次担任首相首个出访的国家是中国。事实上他做这一切只是一个投机主义者的选择。

第一次担任首相后对华态度非常友好,第二次担任首相后对华大变脸,是维护执政地位的需要,需要团结右翼示好美国时,他就会去反华,需要缓和对华关系时,他自然能低下头。如果不考虑外在的现实掣肘,安倍的对华态度本质上充满右翼色彩的。辞任首相后,近两年来安倍经常就台海局势发表类似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呼吁美国出手制衡中国言论,他被公认为挺台代言人,抗中友台的代表。

“安倍心中住着一个岸信介”,曾经二十余次采访日本原首相岸信介、堪称日本学界“岸研究”第一人的东京国际大学名誉教授原彬久一语中的。安倍晋三的母亲——安倍洋子也持此观点,称安倍在“政策”上像外祖父岸信介。

而众所周知岸介信和东条英机一样是侵华战争甲级战犯。以岸介信为荣的安倍从骨子里就不认同应该向中国人道歉。2015年8月安倍就战后70周年发表谈话,曾拒绝说出“殖民”、“侵略”的字眼,拒绝用“道歉”措辞。

从人性的视角看,安倍被当街枪杀值得同情。但是除此之外,安倍这样一个右翼政客,承受不起中国人民的同情。一个拒不反省的右翼政客没有资格获得中国人民的谅解。

不理解为何一些中国人会对安倍身亡弹冠相庆,不足以谈中国。弹冠相庆的一些中国人,除了没有表现出对待暴力事件的应有同理心,对待邻国有丧的应有礼貌,其他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不该对有人被枪杀暗自庆幸,但是他们有理由对一个对华不友好的右翼政客表达不满。与其说他们是极左,不如说他们是一些没有在敏感时刻掩饰情绪的快意恩仇的人。

也正是有在关键时刻对安倍身亡表达哀痛的理性人,中国才能走得更远。人死不能复生,对死去的人的态度不是给死人看的,是给活人看的,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看的。中国并不想在此时重燃历史纠纷口水战,时值崛起之际,中国需要展现宽广的胸襟、包容的格局。表达慰问哀痛是明智的。

但是如果对安倍都可以异常宽容的人,连自己同胞的不同立场都无法容忍,那着实是一出笑话,如果说弹冠相庆者需要提高的是素质和格局,那么动辄理中客、开口闭口大局观的人则需要放慢脚步,认真了解完中国的过去现在再谈为国家长脸面、谋未来。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