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兆斌:马国人对中国观感分歧

时间:2022-07-12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区域焦点

在2021年6月发表的讲话中,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敦促他的高级官员们多加把劲,把国家塑造得更“可信、可爱和可敬”。但显然,从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民调来看,中国在一组选定国家中的形象急剧下降,要让自己变得“可爱”,显然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当然,须要注意的是皮尤调查的多为发达国家中的富国,不能被视为毋庸置疑的“国际看法”。在新发布的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结果就看出反差,15个非洲国家的青年,总体上对中国评价是不错的。76%受访者认为中国在非洲带来积极影响。

在东南亚,新加坡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自2019年也对这一地区的精英群体进行调查,其显示的好恶就不那么单一。例如今年的报告,中国因在抗击冠病疫情上有所作为而被刮目相看,并被公认为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和战略强国。然而更多受访者对中国这一强大的影响力感到担忧而不是欢迎,也很少有人对中国在提供地区领导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信心。亚细安成员国间的差异值得关注,受访的柬埔寨和老挝精英群体,就比越南和菲律宾精英更认可中国在地区内的作用。

族群决定了取向?

东南亚研究院的调查是很有用,但它没把公众情绪纳入其中,他们和“精英”们的感受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不是。为了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今年3月马来西亚著名的默迪卡民调中心与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合作,进行一个大型全国民调。这两个机构曾在2016年4月做过类似调查,这次是第二度合作。

今年的调查结果有点令人惊讶,比起2016的调查,中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略有改善。对中国有“好”感的总比率从35%提高到39%。然而,在解读这一结果时,有两点必须说明。

首先,皮尤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调查显示,78%的马国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看法。因此,不论是2016年的35%或2022年的39%,似乎都显示“好”感度急剧下降了。

然而,皮尤和默迪卡中心—中国研究所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为“如何描述您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这一提问,提供了三个选项:“好”“中立”和“差”。皮尤调查则只提供二元(“好”与“不好”)选项,迫使受访者真正做出选择,这是两者的大不同。

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

在默迪卡—中国研究所的调查中,高达45%的马国公众实际上回答了“中立”,而12%回答印象“差”。“中立”即模棱两可,如果硬要受访者选择,他们倾向于任何一边都有可能。

其次,中国整体形象的改善隐藏着一个更复杂情况——该国主要族群之间在这方面是挺分化的。在五个族群(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穆斯林土著和非穆斯林土著——后两类主要涵盖沙巴和砂拉越的多个民族)中,只有华裔的67%高好感度独树一帜,而他们的没好感度仅为微不足道的3%。相比之下,其他族裔没有一个是多数人持有对中国“印象良好”的看法。在马来受访者中,28%印象良好,50%持“中立”态度,17%“印象差”。

印度受访者对中国观感不佳最多(23%)。印族对中国看法转向负面也是所有族群中最明显的,56%的印族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在过去两年有所下降。至于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土著,他们的看法极为相似,大多数人持“中立”看法,略多于30%表示有“好感”,表示没有好感的约为6%。

年龄、收入和教育水平也有一些影响——受访者年龄越大、收入越多和教育程度越高,他们对中国的好印象就会略微多一些,但种族因素还是最清晰可辨的。显然,如果排除华裔公民,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形象会黯然失色。华裔倾向于对中国有好感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奇怪,但就此简单断定是因为族群血脉相通,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今年的调查还问受访者是否有身在中国的经历(例如以游客身份到过中国或前去学习),以及这些经历是否提升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调查显示,在各族群中,大多数有去过中国的人,都带着比较好的印象回来。

在各族群中,华人自然有更多机会和理由到中国去,而且感觉到很方便。这和马来人/穆斯林前往中东穆斯林国家,以及印度人前往印度,在某种程度上,同样自然又合乎情理。

疫苗外交帮了忙

尽管不同种族间有差异,但所有种族中大多数人都同意马中关系良好、彼此亲善,而且这两年进步了。总体上,70%的马国人认为马中关系良好。

与东南亚研究院以精英为对象的调查一致,中国被公认为在疫情期间向马来西亚提供最多援助的国家。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USCI)民意调查研究中心于2021年7月至9月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还显示,在两国开展疫苗合作后,马来西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看法有所改善。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疫苗外交对它大有加分。

此外,除印族受访者外,各族裔受访者中的大多数都认为中国在马国的投资对国家大有裨益,并认为马国应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积极地”或“小心地”参与。印族受访者对中国投资马国和“一带一路”倡议持负面看法的分别达到40%和17%,是所有族裔中,对中国的经济作用最有疑虑的。

总之,中国形象在马来西亚人当中,是存在分歧的,尤其是沿着种族界线。虽然部分是自然的,但并不一定健康,因为它可能加深社会种族断层线。中国应当在马国非华裔人群中补上这个短板。

马国政府的对中政策,向来是维持积极关系,并从接触中获益(经济或其他方面)。总体而言,这一政策得到大多数马国人的大力支持。

作者是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

本文原载《联合早报》旗下

英文电子杂志“思想中国”(ThinkChina)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