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昊宇:安倍遇刺后,日本修宪会加速吗

时间:2022-07-11 11: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项昊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袭身亡引发广泛关注。事发两天后,10日,日本参议院选举投票如期举行,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取得压倒性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岸田文雄内阁的执政地位。今后三年,如不提前解散众议院,日本将无重大国政选举,岸田有望迎来较长时间稳定执政时期。需要关注的是,岸田未来是会继续推进“安倍路线”,还是会着力彰显个人特色,这将事关日本内外政策乃至国家发展走向。

围绕此次参院选举,外界一大关注焦点就是修宪问题。根据日本有关法律,发起修宪动议需要众参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由于执政的自、公两党占据两院稳定多数议席,加上在野政党中的“修宪派”,对推动修宪态度积极的力量事实上已经满足启动修宪的国会门槛。下一步岸田政权如何推动修宪问题,将成为日本国内政治的重要议题。

作为日本政坛右翼保守势力代表人物,安倍突然离世无疑给日本右翼集团造成沉重打击。对此日本国内有观点认为,在失去这样一个主要推手之后,日本修宪进程可能暂时放慢速度甚至趋于停滞。也有观点指出,这一事件可能激发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斗志”,一些势力可能打着继承安倍“遗志”的旗号加快推动修宪进程。

众所周知,日本现行宪法之所以被称为“和平宪法”,其核心在于规定日本“放弃发动战争、不保有陆海空等战争力量”的第九条,从而构成二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象征和法律保障。同时,由于该宪法是战后美国占领军一手制定并“强加”给日本的,也使日本右翼保守势力耿耿于怀,视之为日本国家实现“独立自主”的重大障碍,急欲改之而后快。自民党从1955年立党之初起,就在党纲中明确写入修宪主张。冷战期间,在日本国内保守与革新对垒的政治格局下,自民党政权并未激进谋求修宪,而是奉行“重经济、轻军备”的“吉田主义”路线,实现经济腾飞。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政治右倾保守化不断发展,历届自民党内阁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等方式,逐步突破和平宪法的制约,实现了海外派兵等渐进式军事松绑,事实上已经架空和平宪法的有关条文。

安倍从2006年第一次执政时起,就明确提出“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日本“正常国家”地位的政治主张,将修宪作为重要施政目标。在安倍两次首相任内,先是通过确立“国民投票法”明确修宪程序,后又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进一步架空宪法制约。安倍虽然成为日本历史上少有的强势首相,但受制于内外形势,在长达7年8个月的第二任期内依然没能如愿,未能实质性启动修宪程序。

从当前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看,随着保守右倾化不断发展,日本国内对于修宪本身的共识在逐渐增强,但围绕如何修改却始终存在尖锐争议。一方面,各派政治势力围绕具体修宪案文仍在激烈博弈。尤其是在修改宪法第九条、是否写入“自卫队”等敏感问题上,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和中左派在野党依然持慎重和反对态度。另一方面,日本民间依然存在较为强烈的反对情绪。今年5月《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虽然认为修宪“有必要”的受访者为56%,但也有37%的民众认为“没必要”。

在此次参院选举前的各类民调中,日本民众最关心的政策课题依然是“经济民生”。根据日本NHK电视台6月底的民调,面对希望各党派优先讨论的政策课题的设问,选择“经济对策”和“社会保障”的受访者位居前两位,占比分别达到43%和28%,而“修宪”仅排在第五位,只有5%。这就反映出一个尴尬的现实,即日本保守派政客大张旗鼓鼓噪的修宪议题,并未得到日本民众的积极认可。因此未来岸田执政过程中也不得不重视这一民意,恐怕难以贸然推动有关议程。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修宪当然属于一国内政,但日本的修宪问题有着不同于他国的特殊敏感性和外溢影响。和平宪法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产物,是战后国际秩序的象征之一。日本右翼视之为“战败国”的象征,主张只有通过“自主制宪”才能恢复国家自主和尊严,其背后潜藏的逻辑是对战后东京审判的不服,与错误的右翼历史观一脉相承。这是国际社会应当高度警惕的。

包括中韩在内的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受害国一贯敦促日本深刻反省对外侵略和殖民历史,坚持宪法规定的和平主义发展路线。日本国内在讨论和推动修宪问题过程中,应当切实吸取历史教训,尊重周边邻国人民的感情。岸田领导的自民党“宏池会”一贯重视与亚洲邻国的友好关系,出身该派的大平正芳、宫泽喜一等日本老一辈政治家为改善发展中日关系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在参院选举后站稳执政脚跟,期待岸田也能从日本的长远利益出发,为改善发展同亚洲邻国关系作出积极努力。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