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上周出炉的4月份中国经济数据,从工业增加值,到服务业生产指数,再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部明显下降,反映Omicron新疫情的冲击,及大陆前段时间个别产业政策用力过度,造成的负面效应,加上外围经济环境影响,多重因素重叠,令经济出现全面颓势。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已多次开会部署应对,调整政策,力保中小企业及就业,央行亦大手笔减息,放松房地产信贷管控,发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明确信号,大陆疫情近日亦见缓和,各地封控措施陆续解除,经济状况有望在“五穷六绝”后迎来“七翻身”。
4月的各项经济数据鲜有亮点,反映问题严峻,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货值按年仅增3.9%,较3月的14.7%,大幅回落,为近两年来最低。原本就委靡不振的消费,再跌11%,从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到汽车、家俬、通讯器材,跌幅都达两至三成。
4月数据全降形势严峻
币策总量调整就业优先
这波经济下滑,最直接原因是疫情冲击,3月至今,Omicron病毒席卷几乎所有省市区,经济重镇上海、北京、深圳迭受袭扰,尤以上海封城逾月受创最重,经济活动近乎全面停摆。同时,经济滞胀导致外需下滑,越南、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分薄出口市场,恶化了中国出口环境。此外,大陆部分产业监管政策,力度过大,加剧了经济下滑,如针对房地产行业,令4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近10年最低点,商品房销售面积按年跌40%,住宅销售额跌32.2%,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罕见地减少605亿元(人民币,下同),是有史以来首度负增长。
经济危局已引起官方重视,并推出多项应对措施,如多地松绑房地产限购,央行亦降低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上周五更将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低0.15厘,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开始由结构调整转向总量调整;随疫情缓解,防疫政策亦有微调,由“不惜一切代价”、“压倒一切”的任务,改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并举路线;全年计划退税减税2.5万亿元,其中针对中小微企的增值税留抵退税1.5万亿元,4月内已有8015亿元增值税款退至纳税人户口。
中央的危机感,还涉及失业率上升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影响。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6.1%,较上月升0.3个百分点。今年大陆将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为史上最多,就业压力陡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上,强调就业优先,是他一个月内第五次谈就业问题。李克强还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鼓励各地区要“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这番话意味,中央的政策工具已经出尽,下一步希望地方政府各师各法,探索稳经济的新举措。
一些用力过猛的产业政策亦有调整,全国政协上周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副总理刘鹤在会上表示,“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这是在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滴滴出行被要求在美退市之后,高层对互联网平台行业发出的最正面信号,被称为互联网企业“迎来新的春天”。
互联网行业迎新春天
防美国官方仍留一手
尽管官方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大陆经济学界对经济下行的判断却较为悲观,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有经济学家就呼吁“不计一切代价挽救经济”。有观点认为“是时候财政发力”,建议重推类似2020年的“抗疫特别国债”,直接补贴中小微企业;亦有建议仿效国外,直接派钱或用消费券刺激经济。惟李克强明言,“我们一直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即使2020年疫情冲击最严重时也没超发货币,应对新挑战仍有政策空间”。
官方对刺激经济举措不敢去得太尽,恐怕与对外围政经形势的谨慎评估有关。去年以来,全球产业链出现“近岸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取代“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趋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已渐显现;近期美国及盟友更鼓吹“友岸(friend-shoring)外包”,以降低对中、俄等国的产业链依赖。拜登这次访问日韩,据报就将宣布排除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中美关系近期看似波澜不兴,其实暗涌未息。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日前严词警告,美方若执意打“台湾牌”,“必将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从现在起到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前,中美关系处于高危期,因此,北京在稳经济时留有一手,或为应对更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