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文:中国抗疫当走中道路线

时间:2022-05-13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中国,顾名思义,以中道为立国之本。然而,纵观民间对疫情管控策略的分歧来看,双方的立场似乎都偏离了中道。清零论者,会以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躺平,来论证西方政府的动员能力不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躺平,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方式,自然淘汰老弱病残以节约医疗费用。这从反方面衬托出中国的体制优势,既政府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清零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共存论者,大都以封控的代价太大,特别是亲身体验到封控带来的巨大不便,以及低病死率,来说明开放以保持生计的重要。然而共存论者,并无法说服清零论者,在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病死率,在人口密度比美国高及医疗资源比美国少的情况下(姑且先不论疫苗的有效性),如何可以低于美国?即使打平,中国也将会有几百万人牺牲。这样大的生命代价,是中国政府以及人民所不能承受的。

那中国该如何以中道的方式来处理世纪疫情呢?

首先,清零论者不要以为共存就是躺平。看看新加坡“仰卧起坐”式的抗疫之路,我们就可以明白,要想与病毒共存,准备功夫不可少,绝对不是一躺了之。

一,疫苗接种率要高达90%,特别是老人家。以中国政府的动员能力,这应该不是问题。看看美国,即使拥有有效的疫苗,但政府的动员能力不强,以至于直到最近,其疫苗两针接种率也只是67%(谷歌数据)。

二,要准备足够多的医疗资源,这对欠发达的中国三四线城市也许是个挑战。

三,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即当医疗资源紧张时收紧,不紧张时就放松,或者说就是相对于躺平的“仰卧起坐”式的抗疫。这有别于欧美国家在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时,就过早全面开放,过早庆祝“自由日”的到来,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新加坡0.03%的病死率,应该可以说是非常低的。

其次,共存论者万不可以大意,毕竟人命关天。同时,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有关疫苗有效性的科学数据,来决定是否应该引进mRNA信使疫苗。混打疫苗,即首两针传统疫苗,而加强针使用信使疫苗,也获得部分新加坡人的实践。中国应该可以参考借鉴。新加坡只是一个城邦小国,也许经验不足以让中国照抄照搬。但古谚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道理是共通的。并且,病毒在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可说是如鱼得水,更何况新加坡已经放开国际交流,樟宜机场的乘客量也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40%了。

借鉴经济特区思路

中国之大,大有大的难处,但大也允许有更多的腾挪空间。比如,借鉴经济特区的思路,让部分城市先行先试“中道式”的共存之路,比如整个海南岛,可以先有条件地放开国门。只要疫情不是在同一个时间点在全国暴发,各个省市间就可以互相帮助,支援医疗力量。而这是新加坡所不具备的大国优势。

遥想疫情暴发初期,中国采取武汉封城的果断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扩散,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开人类政策的先河。然而,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上海如今再继续使用封城方式已经不值得骄傲了。过去封城的成功,已经让政府产生路径依赖,并且许多老人家也因此觉得不须要接种疫苗。中国政府善于让坏事变成好事,希望这次不要让好事变成坏事。

实事求是,希望中国可以摆脱两端的争论,回归中道,尽早找到一条走出疫情羁绊之路,为人类社会再做贡献。

作者是本地退休人士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