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和2004年“总统”选举中,民进党都只有陈水扁一人参选“总统”,因此不需启动初选程序,直至2008年的一届才再有需要举行初选。当时有四人参加初选,初选方法改为只有党员可以投票,最后选出谢长廷为民进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然而这种将参与资格收窄的方法,规定只有党员才能投票,又会加深党内派系之间的不和。所以在2012年“总统”选举的时候,民进党再次将初选方法改为“全民调式”决定候选人,这意味着能够参与初选者的资格,又一次开放至所有公民,但不再以投票方式,而是以民调方法选出候选人。
民调跟投票相比,参与的人将更有代表性,不会出现只有特定团体的人参与。这种方法,如无意外也会在今次民进党初选使用(党会先在蔡英文和赖清德之间协调;如未能协调,就会进入“全民调式初选”)。
相比之下,国民党几乎从未用过初选方法决定“总统”候选人。1996年的时候,李登辉否决以初选方法选出国民党候选人(他自己就成为候选人),导致党内的林洋港、郝柏村转投新党参加“总统”选举(同时,国民党的陈履安也一样脱党参选)。这种以党内老大哥“说了算”、从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选出候选人,排除了大部分人的参与,很容易令党内其他有意参选但不获支持的人另起炉灶。
国民党最接近以初选方法选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的一次,是2005年的时候,国民党党主席选举,马英九大胜王金平,成为国民党主席,间接导致王金平主动放弃参与2008年“总统”选举。
国民党是到了上一届即2016年“总统”选举,才首次就“总统”候选人举行初选,但因为一众“太阳们”怕输的关系,最终只有洪秀柱宣布参选。虽然只得一个候选人,国民党还是要求洪秀柱需在民调中取得30%的支持度,才能代表党参选。洪秀柱最后虽能成为党的候选人,但临时又被党中央废除提名,由朱立伦顶上,酿成有名的:“换柱事件”。这件事揭示出国民党缺乏初选机制,当不再像以往一样有一言九鼎的话事人之后(或没有一枝独秀的人选),就很容易会闹出荒谬笑话。
赖清德参选,民进党有足够经验和机制选出候选人,至少可以令双方对党的初选制度信服。即使蔡、赖难免在初选过程(如辩论中)针锋相对,民进党的制度可以令落败一方愿意支持胜出的候选人,团结起来参选。至目前来看,蔡英文和赖清德都是做到君子之争。
相反,国民党至今也没有过一次像样的初选,即使党订立了初选机制为七成民调、三成党员投票决定候选人,党主席吴敦义却已多次放话,不排除“万分之一征召”,而征召的对象当然就是韩国瑜了。是哪个阶段征召韩国瑜?征召是否真的能得到朱、王同意?如果缺乏一个令人心悅诚服的初选机制,党内“太阳们”(特別是一些年事已高的“太阳”)会否孤注一掷,脱党参选?
民进党有蔡赖党争,国民党也有“太阳”乱斗。赖清德说:“大家要相信民主进步党,也要相信蔡英文“总统”,也要相信我。”单在如何化解内斗选出候选人这一关,回看历史,民进党似乎比国民党值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