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中美冲突拉扯台湾(2)

时间:2018-12-24 08: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除了在军事上支持台湾,美国在外交上也前所未见地支持台湾。 今年3月,特朗普签署《台湾旅游法》(Taiwan Travel Act)生效,这是继《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第二部与台湾相关的美国国内法。法案授权美

除了在军事上支持台湾,美国在外交上也前所未见地支持台湾。

今年3月,特朗普签署《台湾旅游法》(Taiwan Travel Act)生效,这是继《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第二部与台湾相关的美国国内法。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各级官员,包括国家安全官员、军事官员,可赴台访问。

到了今月8月,蔡英文出访中美洲并过境美国,北京一方面照例向美国抗议,当蔡英文结束访问才刚返台,隔天台湾在中美洲的邦交国萨尔瓦多随即宣布和中国大陆建交。蔡英文立即召开记者会批评北京的作为,称:“现在的两岸关系,已经不只是两岸之间的问题,也是区域问题的一环。”她并指出:“以中华民国(台湾)之名的外交关系被破坏,就是挑战我们共同的底线。压迫我们的邦交国,以跟中华民国(台湾)断交为建交的前提,就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谈话中,都以“中国”取代平常台湾官方正式用语的“中国大陆”,并以“中华民国(台湾)”取代“中华民国”。

对于中国大陆打压台湾外交,美国政府前所未见的高调支持台湾。9月间,美国召回驻拉丁美洲巴拿马、多米尼加和及萨尔瓦多三国的大使,并取消原订的“中美洲安全会议”,这三国正是过去一年间与台湾陆续断交的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国会两党议员联合提出《台湾盟邦国际保障与强化倡议》(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简称TAIPEI Act),要求美国以行动支持台湾的外交承认,若有国家对台湾采取不利行动,国务院得降低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并改变对这些国家的援助。

当然,特朗普如此挺台湾也是基于美国利益。特朗普上台后,因为移民问题与中美洲国家关系紧张,相对的,...上任后加速发展与拉美关系。2015年,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与拉美加勒比海国家高峰会”,中国国防部又邀请拉美11国举行军事后勤论坛。继2008年后,2016年中国再提出第二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白皮书,表示要积极投资拉美。而在2015年的拉美峰会上,中国宣示在未来十年间,将在拉美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至今才三年投资额早已超过这个数字。

中国在美国后院扩张引起美国警觉,美国“教训”三个与台湾断交的中美洲国家,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家势力范围。

冲突下的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仅管华府与台北看起来是联手在对抗北京,但是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美台两边都还是非常克制、谨慎。

例如,6月12日美国驻台代表处“美国在台协会”(AIT)新馆落成,美国向台湾长期租用土地99年以建新馆。AIT台北分处处长梅健华(Kim Moy)在典礼上说,新代表处“象征美国对台湾坚定不移”。由于《台湾旅游法》3月才通过,大家关切特朗普是否借此机会派遣高阶官员来访以宣示支持台湾,结果只派了主管教育文化助理国务卿罗伊斯(Marie Royce)参加典礼。而且,新代表处也没有像美国驻其他国家的外馆,派遣穿着军服的海运陆战队守卫。

台湾方面,蔡英文虽然宣示台湾要积极参与“印太战略”,但是在发言与政策上都避免直接挑衅北京,如特朗普上任之初与蔡英文通电话,事后蔡英文低调以对,不刻意宣扬。这个作风和上一个民进党总统陈水扁很不同,陈水扁会刻意宣扬外交上的成绩,同时也会在遭到北京打压后,对中国做出挑衅的动作──例如大肆宣扬“一边一国”。不过个性内敛的蔡英文,在北京一连串打压之后,也被迫向华府靠拢、对北京发言愈见强硬。例如10月国庆讲话中,多把“中国大陆”改称“中国”,不过她在演说中也谨慎指出:“做为总统,我要向大家保证,我们不会贸然升高对抗,也不会屈从退让。我不会因一时的激愤,走向冲突对抗,而让两岸关系陷入险境。我也不会背离民意,牺牲台湾的主权。在变局当中,我们绝对不能错估情势。激化冲突或者妥协屈从,都只会治丝益棼。”

实际上,台湾政府“激愤”、“升高对抗”,对中国对台统战与施压的反制效果实在有限。原因在于,北京操作统战与施压的手法已愈见细腻。例如,运用其经济力量迫使各国航空公司把“台北”改称为“中国台北”,即使华府表态批评北京的作法,但各航空公司因为中国的商业机会还是乖乖改名。

中国对台湾内部细腻统战手法,则表现在今年11月底台湾的地方大选中。

北京对台手法已改变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及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在11月提出的报告称,中国加强对台湾政治攻击,包括用“支持反对党派”和“散播不实资讯”等方法,试图建立“假公民社会”(fake civil society)破坏台湾民主。在11月的地方选举中,台湾执政党、政府与学者都警告:中国大陆通过网络在影响舆论、传播假消息进而左右选情。不过,政府与网民虽掌握几个具体个案,有较明确证据说明该信息来自对岸五毛或官方相关人士,却很难掌握中国对台信息战的全貌。

一方面固然是网络无国界,来自中国大陆的网军可借由设在海外的虚拟服务器转IP地址,难以查出源头。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前总统马英九主政八年间,因为两岸积极交流,中国大陆对台单位得以在台湾民间基层建立起绵密的网络。

要操纵台湾的舆情,很难只靠在中国大陆一群对台湾社会不熟悉的“五毛”,隔海敲敲键盘就能写出切中台湾人心的帖子,而是要通过了解台湾社会、懂得营销宣传的专业团队。这样的团队,可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对台专家组成,也可能是台湾内部专业人士,后者就需要通过在台湾的中间代理人进行。

马英九主政时期,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刚过世的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等人,积极穿梭两岸,带领家族友党从事两岸投资、生意,因过于显目而招批评。北京记取这个教训,如今对台统战更低调。

5月间,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在中国大陆最大的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台企联)”会员大会上,要求在座百余位各地台商会长要态度旗帜明,“以实际行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北京可以通过在中国大陆众多台商的金流、在台人脉,支持特定候选人或在台布署宣传统战。台商或许会以“实际行动”挺九二共识,但没有“鲜明”到引人侧目。

除了台商,马英九主政时代台湾民间团体与对岸交流频繁,中国对台官员也密集访台、深入基层。最著名的例子是前海协会副会长郑立中,在6年任期间走遍全台300多个乡镇市,深入地方与民众、基础民意代表、官员沟通,而被称为“郑省长”。

因此,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官方关系冰冻,但北京仍持续通过先前打下的基层网络与台湾互动。在这次台湾地方选举中,看不到像过去有北京方面或大型台资企业负责人出面对选民喊话,而是通过上述细密的基层网络在影响台湾民众。这种操作方式,很像北京在香港通过中联办操纵基层组织与民意代表。

这次地方选举,执政的民进党惨败。包括南部大城高雄、中部大城台中的市长都由国民党拿下,国民党在中南部农业地带也胜选。包括高雄新市长韩国瑜等人都在选举中高举九二共识。而台北市无党籍市长柯文哲连任之后,立即召开与上海合作的“双城论坛”,会中再度呼应...提出的“两岸一家亲”口号。而来台北参加会议的上海代表也说,未来要加强与高雄交流合作。

可以想像,蔡英文政府在未来一年多的两岸关系上,将面临北京采取“地方包围中央”的压力──北京依然不会和台北的中央打交道,而是直接与各地方政府加强交流、放利施惠,增加采购、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与台湾各县市政府进行更紧密合作。

...在改革开放40年周年纪念会上再度强调九二共识,并说北京“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地方包围中央”就是北京展现主导权与主动权的良机。

在未来一年,可以想见台湾中央与地方将分别被美国与中国两个势力继续拉扯:北京会利用经济利益磁吸地方,而地方再形成对中央的压力;华府则在与中国对抗下要求台北表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次地方选举结果不利于民进党在2020年初的总统大选,所以国民党前主席朱立伦、现任主席吴敦义,以及无党籍台北市长柯文哲,都对争取总统大位跃跃欲试。但国民党方面也担心,特朗普政府会不会因为不想看到台湾出现一个倾中的政权,而对蔡英文伸出援手。而朱立伦与柯文哲也都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访问美国,争取美方的信任。

...希望“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但处于霸权夹缝的台湾,还在美中两强间摆荡,试着取得平衡。

(作者为台湾新新闻周刊总编辑、总主笔。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顶一下
(6)
75%
踩一下
(2)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