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两韩历史峰会对两岸的启示

时间:2018-05-07 15: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文:林泉忠 举世瞩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于4月27日在三八军事分界线握手,随后并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儘管过去南北领袖也曾两度会面,但此次相隔11年后的会谈之所以深具历史意

文:林泉忠

举世瞩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于4月27日在“三八”军事分界线握手,随后并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儘管过去南北领袖也曾两度会面,但此次相隔11年后的会谈之所以深具历史意义,除了是南北韩分割70年来首名朝鲜最高领袖越过分界线,踏上韩国土地之外,还包括所发表的《板门店宣言》写明,年内将签署“和平协定”代替过去的“休战协定”,以结束自1950年韩战爆发以来仍未正式宣告终止的战争状态。

而无论是领导人互访还是终战协议,都是台湾海峡两岸迄今仍难以实现的“梦想”。究竟两韩历史峰会对两岸有何启示?為何朝鲜半岛的两韩能,而台湾海峡两岸却不能?

两韩分治70年后的和平曙光

两韩分治起源于战后初期东西冷战格局的成型。1945年日本战败,结束了日本帝国长达35年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日本撤离后的朝鲜半岛由盟军军政府接收,并分别由苏联与美国接管三八线北侧与南侧地区,同时位于中国重庆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相关人员也结束流亡生涯,迁回祖国。

随后,亲美的南部地区于1948年8月15日成立大韩民国(即韩国),李承晚出任首任总统,加入美国反共阵营;而亲苏的北部地区则在金日成领导下于1948年9月9日独立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即朝鲜,或称朝鲜),与苏联及新中国交好,奉行社会主义。换言之两韩分离分治至今整整70年,比两岸自1949年分治还早了一年。

不过分隔南北韩的三八线并未因此而趋向稳定。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下令朝鲜军跨越三八线,韩战随即爆发,3年后签订《韩国休战协定》(《朝鲜停战协定》),再度以三八线為界,延续分治至今。

战后美苏对立下的冷战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好几个“分断国家”,除了南北韩,还有以北纬17度线為界的南北越,及以柏林围墙為界的东西德等。事过境迁,南北越早于1975年就实现统一,而东西德则在1990年因东欧剧变及柏林围墙倒塌后东德併入西德而结束分治。如今南北韩元首已达共识,将于年内签订和平协定,一旦此事成真,台海两岸将成為唯一仍未签署和平协议的“分治国家”。

分治近70年 两岸思维迥异

就北京惯有思维而言,两韩分隔虽然比两岸还长,但是南北双方都认同彼此是同一个民族,儘管两边各自為政,却仍然期盼南北有朝一日可以统一;然而经过始于1990年代的民主化与本土化后,当下台湾主流民意已不再思考“统一”。究其背景,北京的固有解读是“台独势力兴风作浪”及“美国支持台独”的结果。

再者对北京而言,两岸社会在马英九时期已基于彼此承认的“九二共识”,展开了南北韩没有的双向交流,并且也在2015年11月实现中领导人与马英九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因此,如今不仅两岸领导人不能见面,两岸已建立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机制也已停摆,原因就是因為蔡英文当局于2016年上台后一方面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文化台独”所造成,是“蔡英文破坏了两岸关係”,因此“责任在对方”。这是笔者近期访问北京几个涉台部门及研究单位后所确认的“北京认知”。

另一方面蔡英文就此次南北韩首脑会谈表示“只要没有设政治前提,而且在对等原则之下,我相信没有一个任何的台湾的总统会拒绝,甚至于我们也乐见可以与对岸的领导人见面”。这句话包含几层内容:(1)台湾欢迎两岸领导人会晤;(2)两岸领导人见面不应设前提,目前两岸领导人无法见面,原因是北京设了前提(要求台北“承认九二共识”);(3)两岸领导人见面应像南北韩一样“对等”。

就“对等”这一议题,台北的认知不止于此。南北韩是两个国家,并互相承认,也都一起加入联合国,北京也承认两韩,金正恩此次与文在寅见面也直接称呼对方“总统”。然而北京不承认“中华民国”,不仅不会称呼台湾领导人為“总统”,甚至对台湾政府部门及官员头衔不直接称呼,而是改為“行政部门主管”(行政院长)、“防卫部门主管”(国防部长),并发明新词“副领导人”(副总统)等。因此台湾社会不分蓝绿,普遍认為北京不尊重台北,与南北韩不能同日而语。

不过话说回来,仅就两岸领导人会面一事而言,2015年中领导人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北京已做了相当程度妥协,虽不称对方的头衔职称,却也根据台北要求,在两岸各8名出席高官方面都做到台北所要求的“对等”。

顶一下
(3)
25%
踩一下
(9)
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