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婕妤在厦门从事软装设计,她看好台湾文创软实力,可为经济腾飞的大陆市场注入优质的文创和人文养分。(黄顺杰摄)▲侯彦志听从赴陆投资20年的父亲建议到厦门学创业,两年半前开设“4928涂丫闲画佳尝馆”,售卖客制化手绘瓷杯。(黄顺杰摄)▲在厦门经营两家餐馆的郭希武当年决定离开台湾,主要是因为不希望孩子在政治混乱的环境中长大,并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纠结。(黄顺杰
黄顺杰
制图∕何宏章
台湾内望
两岸关系自民进党籍总统蔡英文上台后急冻,最近更因新任行政院长赖清德的台独言论进一步紧绷,但大陆国台办数据显示,两岸关系恶化不影响大陆落实“惠台青创”政策,台湾青年到大陆实习、工作或创业人数持续稳健攀升。台青西进大陆奋斗,主因是台湾经济低迷和就业前景看淡,大陆“惠台青创”政策正好打中台湾社会的痛点。台青清楚大陆释放大量利多的政策背后“可能有政治意图”,但“经济跟政治并不冲突”的认知催生“前途须要自己拼”的动力,他们在西进的过程中对中国改观,发现大陆拼政治,更拼经济;长期政治恶斗的台湾,还在拼政治。
今年7月,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管理系学生黄文琪(21岁)首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与另外两名同学到上海台资网络企业实习。经过两个月的在地体验,坦承原本对大陆印象“比较不好”的她对神州改观,甚至不排斥明年毕业后到对岸工作。
黄文琪受访时分析说:“好几位老师都蛮鼓励我们去大陆发展。台湾一直被说起薪低,工作久了薪水还是一样;大陆的起薪跟台湾差不多,但做个五年、10年,调薪幅度比较大。
“大陆的工作机会比台湾多很多。台湾政府现在力推新南向政策,但东南亚有语言隔阂,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也不同。到海外发展,我会优先考虑大陆,因为不需要担心语言问题。”
表明自己“比较偏向台独言论”,属于“天然独”世代的黄文琪认为“经济跟政治并不冲突”。她告诉《联合早报》记者:“实习时,同事确实很喜欢问台湾几时要回归;这是他们的言论自由,我有自己的国家意识,跟要去哪里工作是两码子事。”
尽管两岸关系自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籍总统蔡英文上台后急冻,最近更因新任行政院长赖清德的台独言论而再陷紧绷,台湾青年(简称台青)到大陆发展的意愿并未冷却,像黄文琪一样向往到大陆实习、工作或创业的台青仍稳健攀升,两地交流热络。
大陆国台办数据显示,过去两年,超过6000名台青在50多家青年创业基地实习或工作,今年暑假则有4000多名台湾学生在大陆各地企事业单位实习。据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理事长陈长风观察,陆企今年释出的实习职缺比往年多,其中不乏爱奇艺、百度等知名企业。
台湾经济持续低迷 台青西进大陆
大批青年西进试水温,与台湾岛内低迷不振的经济和就业环境脱不了关系。台湾劳动部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青年(15岁至24岁)失业率高达12.12%,几乎是平均失业率的三倍,显见台湾青年失业现象逐渐恶化。此外,大学新鲜人去年平均起薪为新台币2万7655元(约1238新元),虽较前年增加400多元,但20年来根本不见显著起色。
在此背景下,大陆频频向台青招手,正好打中台湾的痛点。三年前,中国大陆国务院喊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创新”口号,在内地鼓励“双创”,主张对全球揽才,台青也被有计划地纳入北京政府发展新创“人才工程”的版图。
为鼓励台青赴陆创业,大陆国台办先在2015年分三批成立22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与“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点”。去年,国台办在原有基础上“加码”挂牌,至今在大陆大江南北各地共授牌设立41个基地和12个示范点。依据大陆数据统计,上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平台,迄今已吸引了6851家两岸青年新创企业。其中台湾青年接受辅导就业创业者多达3535人;而前往各创业基地参与各类活动人数则将近2万名 。以位于厦门的青创基地RQ Space为例,先后就有100多名台青来此创业。
即便少了国台办的授权挂牌,大陆民间的企业孵化器,例如在大陆19个城市设立50多个据点的优客工场,在有意创业的台青圈子中,询问度也与日俱增。优客工场厦门区域总经理陈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他去年接到七家从事硬件、农业和软件的台资公司的洽询。
他说:“大陆这两年在吸纳台湾青年到这里创业,给出了比较好的惠利和扶持。原来他们对大陆的环境没太多感知,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相应政策宣导,和这种创业服务平台到台湾方面进行宣传,所以扩大了接触面。另外,大陆这两年的政策比较切实地解决台湾人来大陆的生活问题,例如住房补贴,都是比较实际、比较能够让大家安心落地的政策。”
胡萝卜大量利多 大陆软策略吸引台青
以厦门为例,惠台青创政策不少,包括住房补贴、开办补助、场所免租、贷款贴息、培训补助、交通补贴以及健康体检等。其中在住房方面,第一年每月2000元(人民币,下同。约410新元)租房补贴,如在海沧区购房并实际居住着,则三年可得补贴15万元。至于创业启动资金,视情况给予5万至15万元的扶持。
台湾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施正锋认为,大陆当局意识到必须采取软性策略,利用更多“胡萝卜”吸引台青,期许他们未来能在关键时刻,如总统选举时发挥作用。他说:“年轻人未必会积极支持大陆,但至少能减少敌意,这对北京来说是个值得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