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
对于特朗普紧急撤回空袭伊朗的命令,众说纷纭。一向唯我独尊,对别人同理心欠缺的特朗普什么时候如此在乎伊朗人的生死?美国媒体形容,特朗普在这场与伊朗的对峙中先眨眼,让伊朗和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是个外强中干的弱鸡。
伊朗上周四击落闯入领空的美国无人侦察机,走了美伊外交博弈的一步险棋。特朗普隔天下令报复,空袭伊朗境内三个军事目标,但动手前一刻临崖勒马,突然喊停。
如果行动没取消,这将是两国40年来敌对状态下美国首次轰炸伊朗,其后果不言而喻。
对于特朗普紧急撤回空袭的命令,众说纷纭。特朗普发推文称,是因为一名将领在最后时刻告诉他,这次轰炸可能造成伊朗150人死亡,他觉得自家折损一架飞机却要用对方150条人命去换,太残忍了,才撤回命令。
特朗普真的是这样想吗?
一向唯我独尊,对别人欠缺同理心的特朗普什么时候如此在乎伊朗人的生死?
关于特朗普的说法,《纽约时报》说,军事行动导致的伤亡(附带性破坏)一般会在总统跟国安官员开始筹划军事行动时就会讨论到,特朗普不可能最后一刻才知道。因此避免伤亡而喊停只是找借口。
特朗普之所以朝令夕改,绝不是他所说的那样伟大,而是另有隐情。
用博弈理论拆解美伊局势也许看得出端倪。
美伊外交对抗已陷入“胆小鬼博弈”(The Game of Chicken)的格局,双方如威胁要将对方撞至车毁人亡的疯狂司机一样,开车猛向对方冲去,最先扭转方向盘避开祸难者将成为胆小鬼落败。
轻举妄动 虎头蛇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形容,特朗普在这场与伊朗的对峙中先眨眼(blinked),让伊朗和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是个外强中干的弱鸡。虽然避免了冲突升级的危险,却也引发对他作为美军统帅表现的质疑。
它说,出于选举考量,特朗普对于军事打击伊朗本来态度并不积极,但国家安全幕僚班底中,国务卿蓬佩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以及中央情报局长哈斯佩尔建议采取军事报复。国防部则警告动武会置驻中东美军于更大危地。
《纽约时报》爆料,特朗普起先跟着强硬派走,但下达命令后,收到更让他心惊肉跳的信息而紧急喊停。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击落无人机后突然再放消息,宣称当时另一架伴飞的美军P8侦察机实际上也被伊朗锁定,但是伊朗综合考虑后手下留情,只击落无人机作为警告,是特朗普改变心意的主因。
侦察机上载有38名美国大兵,如果被击落将造成大量美军伤亡,特朗普想不打也不行。
特朗普后来在记者会上证实此事。他说:“伊朗瞄准了一架我机,机上有38人,伊朗没把他们打下,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分析家说,伊朗手下留情具有两层意义,一是给特朗普留个台阶,二是警告特朗普伊朗有能力击落更多美机,有能力造成更多的损失,希望美国读懂信息,不再派机骚扰领空。
之后,特朗普就开始为伊朗“说情”。
特朗普在无人机问题上虎头蛇尾,让人感慨总统竟如此轻率,搞清真相前轻举妄动,在强硬面前退缩。他的做法印证了他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的即兴与短视。
特朗普后来在记者会上和推特上及会见加拿大总理杜鲁多时竟然替伊朗辩护,说伊朗击落无人机是无心之过,是前线指挥官自作主张,无关最高领导层。
美国无法占据道义制高点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两国紧张升级时刻打下敌机,一定需征求最高层批准,特朗普硬说是某个将军失手犯错,这种给自己找台阶下的说词既可怜又滑稽,而所谓害怕对方死这么多人更多是借口。
综合海外媒体的报道,特朗普叫停军事打击伊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美国无人机被击落后双方的表态和证据来看,美国并不占理,无法占据道义制高点,很难说服国际社会相信美国;二、伊朗精确的导弹足以对付美军的无人机和隐形战机,也足以威胁到美国航母,动武只会自讨苦吃;三、美国大选将临,此时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对特朗普争取连任只会减分不会加分。
伊朗危机是特朗普政府人造危机的又一例证。2015年伊朗核协议达成后那三年,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基本上还不错。
特朗普上台后,首先退出核协议,后重启制裁全面封锁伊朗石油出口,以及更加偏袒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造成美伊关系恶化。
但在策略上,或者说口头上,他依然叫嚣自己的军事强势,就如同此前对朝鲜的强硬军事威胁一样,一开头以战火和怒火威胁对方,后来和金正恩对话后又自夸“避免了一场战争”。
这回对伊朗的剑拔弩张出现戏剧性转折后,特朗普仍不忘标榜自己:“以前大家都叫我战争狂,现在人人称我和平鸽。但我两者都不是,我是个有正常判断力的人。”
他自以为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说穿了是欺善怕恶。
对手们可能早已看穿他只敢口头和军事上施压却不敢真的动刀动枪。
老布什当年为何非开战不可?
特朗普对伊朗朝令夕改优柔寡断,难免让人拿他和当年果断拿伊拉克来开刀的老布什总统做比较。
老布什任内打赢两场漂亮的战争,一场是出兵巴拿马把腐败反美的诺列加抓回美国审判。此举虽然明显挑战国际法,但老布什伐敌的决心和干净利落的胜利,与克林顿后来派军进入索马里的首鼠两端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1991年的海湾战争,更是老布什总统生涯中最光耀时刻。
史学家强调,在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之后,老布什是第一个打破恐战情绪与地区强国进行全面战争并战而胜之的总统。
因揭发水门事件成名的《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是公认的揭露白宫内幕最权威的作者,他所撰写的《阴影:在丑闻政治中挣扎的美国总统们》(Shadow: Five Presidents and the Legacy of Watergate)书里关于老布什的章节,便详细揭露了老布什和幕僚们对海湾战争的决策过程和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
伍德沃德参考了无数的总统文件、日记、未经公布的官方记录,以及采访数百位当事人,得出的结论是: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老布什一方面从未想过通过谈判让伊拉克主动从科威特撤兵,并处心积虑地误导萨达姆以为美国不会真的动武,一方面通过娴熟的外交运作招兵买马,让当时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国家都愿意相信,美国是在别无选择下发动了一场正义的战争。最后,在联合国的全力支持下,启动了战争。
这一战也奠定了老布什作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伍德沃德提到,在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老布什召集了他的国家安全事务班子,其中包括国务卿贝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以及国家安全顾问斯考特罗夫特。贝克和鲍威尔主张和伊拉克谈判促使对方退兵,这样就不用打战,也不会有美军伤亡。
但斯考特罗夫特担心,让伊拉克军全身而退将在边界留下祸患。
斯考特罗夫特指出:“那将会有40万到50万的伊拉克部队留在边界”,他们会无限期地等下去,威胁要再次入侵。如果那样的话,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的美军就会变成伊拉克大军的“人质”。
让美军无限期留驻沙特,不但在政治上和后勤上划不来,美国民众也难以接受。这样一来,谈判的胜利实际上到头来会造成一次巨大的战略性损失。为此,美国需要借这次机会来摧毁萨达姆的军队或者至少使它受到致命的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