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旅居北京 家在山林与心间(2)

时间:2018-04-29 08: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没忘掉新加坡人身份 不过,张家一家始终没有忘掉自己作为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 林玲娟说:我为什么会从事花艺工作?因为在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有绿草鲜花。而在这里,每到秋冬,我就很压抑。所以我开始在家里种花、

没忘掉新加坡人身份

不过,张家一家始终没有忘掉自己作为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

林玲娟说:“我为什么会从事花艺工作?因为在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有绿草鲜花。而在这里,每到秋冬,我就很压抑。所以我开始在家里种花、插花,慢慢地就进入了这个行业。”

“我把新加坡的绿色理念、绿色环境带进了我的工作、我的住家,可以说,我把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精神移植到这里。”

他们一家人也还坚持使用新加坡人独有的、夹杂中英文的“罗惹”(rojak)式语言交谈。

张嘉亦说:“我始终还是新加坡人,有些东西是改不掉的,包括口音。但同时,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很深。所以如果你问我,我的家在哪儿,我想要贪心一点——我想说,新加坡和中国都是我的家。”

修建石屋开垦空地  在异国打造世外桃源

“我不愿意等到我老了以后,才去做我的田园梦。”

穿着长袖毛衣搭配牛仔裤、白色围裙和雨靴,林玲娟在平谷山区的石屋接受《联合早报》采访。她虽然是知名前广告人、花艺品牌老板,但对穿着并不十分讲究。她说,简单实在的着装才方便随时下田耕种。

她确实是个十足的园艺迷,一到家就很自豪地向记者一一介绍石屋前院种的大丽花、丁香、牡丹、洋水仙、葱花、郁金香、玫瑰等各种花卉;以及后山果园的杏、桃、李、枣、西梅、花椒、核桃、栗子、山楂和柿子等果树。

林玲娟说,自己一直向往远离城市喧嚣的幽静田园生活,离开广告公司后,她把更多时间投入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一家人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在2012年租下平谷一处四面环山的地块,开始修建周末度假屋。

她说:“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走,所以我要活在当下,想做就去做。”

现代传统环保相交融

林玲娟是花艺师、丈夫张清发则是室内设计师,两人各施所长,设计出了富有乡村复古风的石头屋。

她解释,选择石头为主建材,是为了让屋子融入周边的山景环境。

“我们非常尊重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村民世世代代都用石头建房,这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智慧,我们也虚心地向老村民们请教。”林玲娟说,房子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也绕开了地上原有的树木,避免砍伐任何一棵树。屋里如今还屹立着一棵已坏死的老枣树,完美地呈现了与自然结合共生的理念。

访问过程中,蜘蛛和蟋蟀等各种昆虫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女儿张嘉亦淡定地用一张纸把虫子轻轻捡起,放生到屋外。她看见记者稍显惊讶的眼神,若无其事地说:“这是山区,昆虫比较多。”

石屋内的陈设也延续现代、传统和环保交融的理念。一个老书架转身成了厨房的调味品架;夫妻俩回收了十几把纺织厂淘汰的木椅子、树干改制的凳子,并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

屋里还以1970年代的电视机、热水壶、电风扇等老家具装饰点缀,各种植物和盆栽增添了屋内的生气。

墙上挂着油画、房子各个角落摆放着的画有生动图案的石头,则出自张清发之手。走进屋里,宛如置身艺术博物馆。

坚持过可持续生活

一家人坚持过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他们自己耕种蔬菜、采摘水果,多余的水果还制成果酱、果醋等;菜叶、果皮、树叶、小树枝丢进堆肥箱制肥;园里修建的树干、砍伐的病树也用来当柴烧。一家人还发挥创意,用烧过的炭制热大石块,成了“暖宝宝”。

林玲娟说,自从有了石屋后,一家人出外旅游的时间大幅缩减,稍有闲暇就到山上“度假”。

“我们尽可能每个周末都上山一趟,或在园里耕种,或在屋里放松、画画,晚上就在壁炉旁喝酒聊天。不需要到风景区跟其他游客推挤,这才是最好的充电方式。”

张家回归田园的生活,正好响应了中国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

林玲娟表示,现代生活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急躁,更多人会向往一个可以放慢脚步、放松身心的环境。城市人回归乡村,必将成为大趋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