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是搞秘密的天才
1969年初,尼克逊就任总统一周后交给基辛格一份备忘录表明要和中国建立关系,他同时改组外交体系,架空国务院,把外交活动主导权交到直接隶属白宫的国家安全理事会手里。此举正中基辛格下怀,给了他大展拳脚的机会。
基辛格的传记作者称他是搞秘密的天才,在玩弄暗室作业方面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出色。他亲历或策划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中国的秘密外交、与北越的秘密和谈,对柬埔寨发动秘密战争,对老挝进行秘密轰炸等。
虽然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但苦于长期隔绝,没有接触的途径。为了同中国取得联系,美国尝试了包括罗马尼亚、法国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多个秘密渠道。
过去,人们往往依赖西方尤其是美国当事人的回忆录,了解中美以幕后外交渠道为载体进行沟通的互动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国更加开放和更多史料的解密,中国这方面的著作也迎头赶上,而且所参考资料客观完整。有些读起来还饶有趣味。
中方许多论文都强调,中美由对抗变谋和,秘密外交是法宝。
去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茅文婷在《中共党史研究》期刊发表一篇长文:《尼克松(逊)访华前的中美秘密渠道考察》,就详细介绍了尼克逊访华前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巴黎、纽约这四条渠道的建立、运作、信息传递内容,相互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文章提到秘密渠道初建时,中美之间的信息是由第三国——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传递,这种方式为中美提供了更大回旋余地。它套用基辛格在《论中国》书中的评语:“双方都可说并没有肌肤接触,也都不必因遭拒而蒙羞。”
这两个渠道成功传递了美国欲派特使访华和尼克逊本身有心访华的意向。
文章说,随着基辛格访华,中美交换意见和了解彼此的基本态度后,就不再劳顿第三国斡旋,而由面对面会晤取代,巴黎渠道和纽约渠道由是登场。双方先是约定在巴黎直接接触,由驻法大使黄镇和驻法使馆武官沃尔特斯联系,继后又有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和基辛格在纽约会晤,两条渠道并行,但又以巴黎渠道为主。尼克逊访华后,巴黎渠道转为公开,但纽约渠道继续秘密运转,一直延续到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之后。
黄华和黄镇退休后,都在回忆录里或访谈中,分享了他们的外交生涯和经验,对纽约和巴黎渠道着墨不少。
黄华如此形容:“这种会晤是中美两国在没有正式建交的情况下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外交来往。它避开了媒体,免受外界干扰,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安排了基辛格的几次访华,推动了中美之间的一些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使中美双边关系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也是我在纽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接受叶剑英“三国鼎立”战略方针
曾参与中苏边界谈判的中国老外交家丁原洪则透露,珍宝岛冲突后,毛泽东委托四大元帅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认真研究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尤其是美国和苏联的形势。情报和外交老手熊向晖也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写道:1969年6月至10月,四大元帅受毛泽东委托,全面深入分析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建议。叶剑英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
易中天后来研究发现,原来叶剑英一生喜欢三国,对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理论很有研究,认为适用于当时的美中苏形势。毛泽东接受了这份报告,而叶剑英其后也参与了对美政策的制定。
2002年,上海公报30周年纪念,多位见证中美关系发展进程的美国高级外交官共聚北京回首当年。两位前驻华大使洛德和芮效俭都认为,建立秘密外交渠道是适应了当时客观形势的需要,如果不是双方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接触和对话,中美关系解冻和建交都可能实现不了。
历史的机遇一旦错过,不知要再等多久。
秘密外交对中美建交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中美两国领导人早已不再秘密外交,每年他们都会在大大小小的国际场合碰头或定期互访,有商有量。
历史发展也离不开关键人物,尼克逊担任副总统期间,以极端反共著称,当上总统后,他却能以大政治家眼光,审时度势修正自己固有的观点,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打起中国牌。尼克逊和基辛格、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当代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