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历史:潮涨潮落五十年(3)

时间:2018-08-18 10: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视野
4月,杜布切克主导的捷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改革的《行动纲领》,宣称捷共改革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 其实,杜布切克所提出的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与1956年匈

4月,杜布切克主导的捷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改革的《行动纲领》,宣称捷共改革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

其实,杜布切克所提出的“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与1956年匈牙利事件完全抛弃社会主义的做法不同,不过是想对斯大林模式的僵化社会主义进行改良的一种尝试。为了避免重演匈牙利的悲剧,杜布切克还重申捷克斯洛伐克将继续履行对华沙条约集团的义务。

但这些有限的改革仍然给了许多捷克斯洛伐克普通人以新的希望。“布拉格之春”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该国1968年的当红歌星马塔•库比索瓦(Marta Kubisova)回忆说:“杜布切克当选之后,人们确实能感受到变革的氛围。那是一段无法忘怀的、美好的时期。人们得以自由呼吸,并认为20年压抑之后,这里终于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当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对该国民众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8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继续搞社会主义,只有5%选择资本主义;87%对新政府感到满意或部分满意,只有7%表示不满意。看上去,杜布切克领导的国家,不仅是一个“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而且是一个“带有幸福面孔的社会主义”。

但好景不长。这一年的布拉格,春天奇短,夏末遇霜。

8月20日深夜,四个华沙条约成员国(苏联、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出动了50万军人(以苏军为主)、5000辆坦克,以闪电般的突袭方式,全面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用坦克的履带碾碎了“布拉克之春”。


愤怒的布拉格青年人砸毁了一辆入侵捷克的苏军坦克

8月21日清晨,苏联军队冲进了杜布切克的办公室,逮捕了杜布切克,将他送往布拉格机场的一架飞机,同时被押上飞机的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几位党政高级领导人。他们随即被押解到莫斯科,被迫签署了“兵临城下”之约。

次年4月,苏联又下令免除杜布切克的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由胡萨克接任。胡萨克上台后,首先否定了1968年的改革,随即在捷共开始党内清洗,包括杜布切克在内,共有50余万共产党员遭到清洗,占全党总人数的1/3,全国70%的各级领导人被撤换,全国有200余万人遭株连,约20万人被迫逃亡西方。

21年之后的1989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巨变,捷克斯洛伐克也发生了和平推翻共产党一党专制的民众革命,史称“天鹅绒革命”。

回顾历史,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苏联侵捷,标志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末日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1989年11月26日,消失在公众视野20多年的杜布切克,与“布拉格之春”被镇压后的异见剧作家、“天鹅绒革命”后成为该国总统的哈维尔一起,肩并肩出现在首都布拉格市中心瓦茨拉夫广场的那个著名的阳台上,广场上的人群见到这两个人后,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

杜布切克后来用自己回忆录的最后一段,如此描述这一场面:“当我们露面时,人群发出强烈的反响,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际……现在,我同比我几乎年轻一辈的捷克持不同政见者并肩站在这个阳台上。我们两个都知道,下面这群人相信我们。他们希望,我们将竭尽全力,使我们的祖国最终获得自由。”

如果1968年“布拉格之春”激发的梦想,没有被苏军坦克的履带如此残酷地碾碎,那么,苏东阵营的寿命是不是还会更长一些?

当然,历史无法假设。

中国的1968:孤独的反对者

她叫陈少敏。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能够记得这个名字。

她一生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各省市负责人、军队的代表及红卫兵领袖计132人。10月31日是全会的最后一天,会议有一个议程,通过《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会上最后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的表决方式是举手,131人都举手表示赞成这个提案,只有一个人没有举手,这个人就是陈少敏。


原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被称为“中国的赫鲁晓夫”

也许是出于保护陈少敏,也许是显示全体一心,主持人宣布全票通过。第二天,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会议的公报。在全国都宣传着“一致通过”的时候,陈少敏愤怒地说:“一致个屁,我没有举手。”

陈少敏孤独、无望的反对,后来给她带来了被残酷迫害的厄运……

1968年,中国“文革”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满街红绿走旌旗”的狂热已稍有退潮,现在似乎渐入“收官”阶段。

“收官”举措之一,是在以年轻人为主的造反派在各级党政机关夺权之后,再成立所谓“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举措之二,就是召开新的中央全会,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打倒刘少奇)盖上党的红印;举措之三,则是动员“文革”初期在全国横冲直撞、到处造反的城市红卫兵“上山下乡”——

9月5日,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至此,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社论,宣布“全国山河一片红”;

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一致通过”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

12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中国各地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