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的集资“骗局”
毕应先的大新公司亦未能在此次民间借贷的“大地震”中“幸免”,进而造成马高潮报复社会的悲剧。
在财新记者的调查中,一场涉及资金近10亿元、由大新公司董事长毕应先主导的“庞氏骗局”逐渐清晰起来。
根据工商资料,以毕应先及温瑞林等为股东,手下共有五家公司:南阳大新实业有限公司、南阳市大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大新国际养生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大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南阳淅川县丹江旅游区度假养生基地。
大新实业成立于2009年5月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毕应先为法人代表,与温瑞林、王彬同为股东。
南阳市大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25日,注册资本1亿元,温瑞林为法人代表,与毕应先同为股东。
河南大新国际养生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6亿元,毕应先为法人代表,大新地产和大新实业为股东。
河南大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3日,注册资本1亿元。法人代表王伟华,与温鑫、韩志远、王伟华、张小静同为股东。
淅川县丹江旅游区度假养生基地为个人独资企业,成立于2003年4月18日,投资人毕应先。
从2013年春天起,大新公司以最高可达4分利报为诱饵,在民间吸储近10亿元。随着融资金额急剧攀升,后期大新公司每半年就需偿付1亿多元的利息。
为不断吸引贷款,大新公司自有一套办法。通常,在集资户放贷前,他们会经过在大新做业务员的同事、亲友的长期“洗脑”:大新公司前景好,政府认可,回报高,我跟你打包票没事儿;之后,他们会被带到公司参观项目展示图和模型、以及各种宣传报道,接下来会有业务员专门对接,签订合同。
财新记者获得多份材料显示,集资户会与大新公司签订《借款保证合同》《担保承诺函》《借据》及《还款计划书》。部分储户还会得到一份由“南阳宛都公证处”提供的公证书。
以其中一份为例,《借款保证合同》中,借款方(乙方)为南阳市大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温瑞林。保证方(丙方)为南阳大新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毕应先。合同约定的月利率为借款金额的2.0%。
《担保承诺函》显示,集资户与大新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用于“张仲景国际养生城项目”,大新实业承诺如大新地产未能按约偿付本金,大新实业将无条件垫付全部款项;如大新实业未能按时垫付,从第4个工作日起,大新实业将另支付按未还本金及融资服务费用额计算的每日万分之五的违约金。卡章为南阳大新实业有限公司和毕应先印。
大新公司的多位集资户对财新记者称,他们签订的集资借款月利息高达1.5%或2.0%。而目前国有四大行目前整存整取3个月的年利率也只有1.35%。计算下来,以三个月计,大新公司提供的集资借款利息是把钱存入银行的17.77倍。
据多份合同及公司内部资料显示,大新公司为家族式企业,公司中高层多为毕应先亲友,担任部门经理等职位。在他们之下,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即毕应先-总经理-四个融资部-业务员-集资户。每个融资部平均有10名业务员。
综合多方说法,为刺激员工积极性,大新公司业务员吸储100万元以内,可拿1.5分利(月利率1.5%);100万元-500万元,2分利;500万元-1000万元,2.5分利;1000万元-3000万元3分利;3000万元以上4-5分利。
根据南阳官方提供给财新记者的材料,大新公司共有镇平张仲景国际养生城、镇平集成房屋河南生产基地、新野曙光物流园、淅川丹江旅游区度假养生基地、唐河清华苑、市七一路鑫泰花园、市长江路裕达花园、长江路龙湾公馆等八个项目。卧龙区政府称,前五个已在建设中,后三个项目手续基本办齐。
根据财新记者调查,南阳市房产管理局刚刚发布的《2016年3月份南阳房地产市场预报(第三号)》显示,截至2016年3月25日,南阳有96个“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和楼盘”。大新公司的“馨泰花园”“裕达花园”“龙湾公馆”均不在其中。相反,“裕达花园”却位列《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和楼盘》(截至日期2016年3月25日)。
检索关键字“大新”,也只搜索到未取得证件的“裕达花园”条目中的“开发单位名称:南阳市大新地产公司”。据购房者称,该项目原计划为一栋商住楼,2011年开始动员拆迁,但因部分住户不同意补偿方案拒绝搬迁,至今现场只是两个大坑,坑内被种植了白菜。数百拆迁户及已经缴纳首付的业主,拿不到房也要不回钱。
由此,大新公司成立至今七年时间,尚未完成一个项目。据大新公司员工称,其中的新项目新野物流园至今拖欠施工方上千万元,不在在官方了解范围内的遮山大厦目前也是毛坯楼。
据一位大新公司员工透露,公司会使用多种手段规避法律风险和应付检查,包括向土地部门交纳少量土地出让金办理小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向建设部门申请办理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承建10万平米以下,一年时间有效的《资质证书》;让融资客户买房抵融资款,形成交易房产关系,借此销毁借款合同;虚列经营成本,另建集资台账等。
2016年3月15日,财新记者探访大新实业位于卧龙区工业路新华城市广场的公司注册所在地,发现办公室已易主。一楼大厅负责访客登记的物业员工介绍,大新地产也在此处,但其工商注册显示为另一单元。他称,大新公司大约数月前搬离,最早在2014年底就有人陆续来找大新公司要钱。而在另一处“大新实业”的办公地点格林酒店27层,一位被员工称为主任的工作人员承认,大新公司确实存在资金链断裂问题。
“我认为大新公司崩盘是必然的事情。”南阳市打非办主任司马恒含蓄地称,“他们主营业务非常不突出,建了那么多项目,怎么可能管理得过来。”
事实上,早在2014年7月的内部会议上,毕应先就已经向员工通气,“公司资金链断了,难以为继”。但这似乎并未妨碍大新公司及员工对外继续吸收集资,甚至更加疯狂。
从财新记者接触到的近20位大新公司集资户来看,他们给大新公司放贷日期几乎全部集中在2014年下半年,并从当年10月份起拿不回钱。
这些储户年龄集中在40-60岁之间,面对“银行利息跟不上物价飞涨”的情况,他们在大新业务员不断“洗脑”下,开始向大新借钱。
南阳某工厂职工王秀丽,五年前工厂用15万元买断工龄,听到在大新做业务员的前同事介绍“大新利息高,公司前景好”后,便将自己及母亲的钱凑够30万元放入大新公司。等到了合同约定日期,她等不来还款后再去找她的同事,同事已经“失联”。
王秀丽再去找大新公司,之前“笑容满面”的经理和业务员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和欺骗,“钱紧张再等等,你再签三个月”“毕总正在香港洽谈,很快就能给⋯⋯”“刚开始是骗你,但如果要得厉害了,就开始骂我们,特别难听。”她称自己每次都会气得发抖。
渐渐她开始绝望,年迈的老母亲听说此事后突发脑梗塞,至今瘫痪在床。像王秀丽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多个大新储户组建的QQ群中,他们的昵称多和欠钱有关“欠20万、快还钱吧!”“还我28万!”“大新,我心碎了”“5万不多,那也是钱啊”⋯⋯
在大新集资户口中,毕应先是“维稳天下第一、中国之最”的人,因为“谎话一套一套的,实在太厉害了”。
一位集资户提供给财新记者的一份大新公司公告显示,“经董事会决定:2015年4月中旬前将2014年所欠利息付清⋯⋯”他说,“这些东西不知道发了多少回,没有一次兑现,最后一次是几个月前。”
2016年春节前,大新公司再次组织集资户代表开会,称春节前会发一点,过几个月再发一部分。一位集资户称见到公司副总王玲,“哎呀说得可好,她说年前大新会发钱,我那几天激动呀。等啊等,等到年二十九也没音”。
无望的讨债
为了要回钱,集资户们想尽办法。他们去过各级检察院、公安局、法院、打非办,但没有一处能让他们拿回钱。一位集资户说:“检察院、公安局说这事儿是打非办管,他们下令我们才能抓人;打非办说大新公司有市里的重点扶持项目,而且有公司在接触来盘活,再等等,说抓人那也得市里决定。”
司马恒称,确实有大量市民来打非办报案。但政府一开始显然有所顾虑。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新公司情况复杂,不能简单定性为非法集资。毕应先比较主动配合,盘活大新公司也比一棍子打死要好。我们需要详细调查,审计后再做判断。”
至于法院,因为人数过多,有集资户称,法院人员劝他们,“还不如找政府集体处理,不然还要有立案费、请律师,都得花钱不划算,这些集资户是真的没钱了”。
有大新储户试图通过打官司拿回欠款,结果是诉讼赢了却拿不回钱。
财新记者查询判决书系统发现,南阳大新实业公司、南阳市大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2014年、2015年两年中被多次起诉。其中一份判决书显示,“在执行过程中,因上述申请执行人未能提供二被执行人人(大新实业、大新房产)可供执行的财产,经本院调查也未发现二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大新公司根本没钱还了嘛,打赢官司也没用。”一位官员对财新记者说。
正常途径要钱无果,甚至有储户以跳楼相逼。2015年9月2日,多名市民站到“打非办”办公室楼顶,挂上“大新集资诈骗 坑害百姓 危害社会 请政府立案”等横幅。
这天上午10点,宋丽莉像往常一样来到打非办询问案件进程,要求政府立案。她每周都会抽出至少一天时间去打非办,一天时间去大新公司。只是9月2日这天她心里更焦急:刚参加完中考的儿子未能考入理想的高中,需要缴纳数万元的择校费,自己还欠亲戚几十万元。
上午9点多,她看到打非办楼顶上有几名女子,威胁跳楼。她觉得自己压力太大,心里一急,也站了上去,跟着大家一起喊“大新不还钱,我就要跳楼!”
“但其实没想着真跳,不过旁边两个女的真是视死如归,一直哭,听说是家里的钱几百万都没了。”宋丽莉回忆,那天中午天气非常炎热,阳光强烈,晒了半小时她就有点精神恍惚,“如果她们跳,我就真的能跟着跳了,我太需要大新归还欠我的钱了”。
“我太能理解马高潮了,我体会过那种走投无路和绝望,真的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几年前,宋丽莉的爱人在车祸中去世。她原想着能靠放贷赚点儿钱,但如今不仅血本无归,甚至还欠了亲戚25万元。为了还钱,宋丽莉白天工作,晚上在一家煎饼店打工。每月除了人情往来和花在儿子身上的钱,她自己几乎不花钱,“白天单位管饭,晚上煎饼店也管饭,我去年还了3万元,算了算得八年,八年啊过这种日子,真不知道哪时候就想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