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大力提振消费的首个春节假期,电影票房成为消费市场最大亮点,文旅和零售餐饮业表现则有显著地区差异。
受访学者和分析师指出,今年春节消费从数据上看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仍谈不上开门红,预计官方消费刺激政策还会再加码。
在多部大片加持下,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屡创新高。截至星期三(2月5日)中午,春节档总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下同,18.55亿新元),观影总人次达1.87亿。
春节文旅消费延续去年热度。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八天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不过,若以人均花费计算,今年春节假期每日人均花费168.91元,仅比去年的166.85元小幅提升。
春节机票价格呈现“量增价跌”,中国民航数据追踪平台航旅纵横数据显示,今年1月13日至2月2日期间,中国国内航班量同比增长5.5%,但价格同比下降1.8%。
中国商务部数据则显示,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推动,春节假期前四天,中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餐饮消费方面,假期前四天,中国重点零售与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4%,增幅低于去年春节的8.5%,但较去年“十一”假期的4.5%略有提升。
由于各地旅游资源不同,地方零售与餐营业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根据各地披露的春节假期前四天重点零售与餐饮企业销售额,长沙增幅达到4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省份来看,河南和云南增幅均在10%以上,湖北则低于5%。
财新服务业PMI降至51
另外,反映服务业景气的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上月意外回落。财新网星期三公布的1月财新PMI录得51,虽然仍在扩张区间,但已降至去年10月来最低水平。
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师左小蕾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今年春节假期,中国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分别同比增长9.9%和12.3%。与去年疲软的消费状况相比,今年消费总体呈现增长和恢复态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耀则认为,今年春节消费总的来说“比较体面”,但“谈不上开门红”,因此官方消费刺激政策预计还会再加码,地区政策调整也会有所不同。
李耀指出,家电通信设备销售增长超10%,被部分舆论视为亮点,但去年该类别同比增速也达到10.4%。再加上今年官方推出多项补贴政策,因此很难说家电通信设备消费是亮点,“只能说政策挽救了难看的数据”。
至于电影票房创新高,李耀分析,这一方面反映电影不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在消费降级后,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观影作为春节娱乐。酒店和机票价格下跌,也能侧面说明这一趋势。
不过,李耀认为,入境游订单大幅增加是今年春节消费的一个亮点。她说,中国用单边开放来应对逆全球化趋势,入境游客增加显示这一举措初见成效。“让更多海外游客亲眼来看中国,了解中国,长期来看,对贸易和投资都是有好处的。”
左小蕾认为,今年电影消费大热,主要得益于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并以最新技术呈现,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这一模式若得到推广,还会激发更多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