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霆:基层减负年 “花式减负”之难

时间:2019-05-15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途京拾趣 全年会议减少30%到50%、规定某月为无会月、要求全年发文数量减少30%中共中央办公厅今年3月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后,各地过去两个月出台多项减轻负担的措施,听上去有点像基层干部

途京拾趣

全年会议减少30%到50%、规定某月为“无会月”、要求全年发文数量减少30%……中共中央办公厅今年3月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后,各地过去两个月出台多项减轻负担的措施,听上去有点像基层干部的“福利之季”。

这些减负举措多数对准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文山会海”问题,另一些则进一步具体化和细致化,例如要求减少安装政务app以减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具体限制上报文件的字数和页数、明确列明不准打造“经典调研线路”等。

工作形式越来越简化,要做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工作“减负”对不少党政机构的基层干部来说,理应是好消息;但是最近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出台一项颇具新意的减负之举,却引发了减负举措可能弄巧反拙的担忧。

这条新规对微信聊天群在工作上的使用下达限制,包括规定一个单位只能建一个工作群,而且非工作时间不得发布工作信息。微信群是基层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工具,但一段时间以来也因为被过度使用而引发基层干部吐槽。

有段子就形容:“五个人的办公室建了六个群”,也有人调侃抱怨:“有一种恐惧叫周末微信响起”,微信工作群对下班后所谓私人时间的侵占尤其被诟病。

“一个单位一个工作群”规定公布后,有网民喝彩不让人意外,但舆论同时也出现一波批评声,聚焦的关键问题是:这究竟做得到吗?这算是真正减负吗?

仔细一想,如此“减负法”确实反倒有妨碍工作、过度简单化之嫌。整个单位只剩下一个工作群,如果须要传达的信息量不变,是否意味着必须寻找新的信息传达渠道?一个单位要交代的工作信息,如果都集中在一个庞大的微信群,难道不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和沟通失误?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微信群”的反弹,印证了一些舆论早前对“基层减负”行动提出的担忧——究竟要如何才能治标也治本,而不仅是减掉一些形式却保留了实际负担?毕竟,为减轻压力而制造另一种压力,无疑是落入极其讽刺的怪圈。

无可否认,自“基层减负”号召响起以来,各地所推出的措施有助缓解“一年开上1000场会议”等近来曝光的荒谬现象,为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实质改善,同时也表现出高层对基层干部的体恤。

但与此同时,像“一个单位一个微信群”这样的举措,也让人意识到基层减负任务实质落实的各种难处:一来,无论是限制微信群数量、具体文件字数或具体会议时长,减掉工作步骤如果反让工作绑手绑脚,减负实则等于减效;其次,工作形式与内容界限具一定模糊性,要砍掉哪方面的“形式”也不易判断。例如微信群要有多少个才算够?微信究竟是干扰员工的私生活,还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用具?

如果说“基层减负”意在铲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灭除“做做样子”的文化,那减负就不应局限于减掉工作步骤,而是更根本地改变工作模式和职场文化,包括赋予基层人员更大权力,主导减轻实际负担的过程,避免因周旋于层层领导指示和要求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无谓工作。

这样的制度化改变没有“一个单位一个群”“下班后不发微信”那么吸睛,却是减少会议和表格之外,减负行动的另一关键层面,恐怕也是当下更不容易跨越的深层难点。

各地至今出台的各种“花式减负”固然有其效用,却仅仅是个起点。套用网民的一句话,如果只停留在限制微信群的层面,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板说,下班了我不在群里发布工作任务,但我还是可以电话通知。”

顶一下
(10)
66.7%
踩一下
(5)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