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透电)进入本月初,中国大陆银行之间资金面愈发宽松,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连续12日静默空窗,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一路下行并跌破1.5%。
分析人士表示,月初流动性几无压力,中国央行淡定空窗也在情理之中,缴税未至短期虽基本无忧,但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本月中到期,令置换降准猜测再起。
中国央行近日对降准先辟谣后报警,且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数据显示经济站稳脚跟的苗头,令市场预期分歧加大。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表态不代表政策转向,经济基本面趋稳尚需更多数据佐证,降准可能延迟但不会缺席,即便资金面压力下央行置换降准,流动性合理充裕调控态度将丝毫不变。
自3月20日起,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已连续12日空窗,本周既无投放也无回笼,因4月5日为中国清明节假期,本周只有四个工作日。上周中国央行单周净回笼1100亿(人民币,下同,221亿新元),受季末发力的财政存款投放支撑,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得以在公开市场连续空窗情况下平稳跨季。
降准与否紧揪市场的心
财通基金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表示:“央行辟谣不等于不降准,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也不代表政策转向,主要是因为月初资金宽松,利率持续回落”,对市场来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还是降准缓解月中压力,仍紧揪着市场的心。
他并指出,4月资金面的考验是月中缴税和MLF到期,加上地方债发行;不管以何种措施平滑资金供给,中国央行总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对机构来说,降准优于MLF到期续做,从资金缺口看,央行也有必要降准。
中国央行2018年四度降准,今年最近一次宣布时间是在1月4日,央行称降准以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
据路透统计,二季度共有1万185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4月、5月和6月每个月的到期量分别为3665亿元、1560亿元和6630亿元。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分析师刘长江认为:“其实核心不是降准,而是政策会不会更宽松。如果降准体现了更宽松的意图,对市场是利好;如果降准只是置换MLF,没有更宽松的意思,即使降准了,市场反应也不会大。”现在就看降准体现央行什么样的意图。
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客户端周二发布的时评称,针对3月29日(上周五)傍晚一则假冒新华社记者发布的“4月1日起降准”的谣言,中国央行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求查处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上海一券商交易员表示,今年降准肯定是不会缺席,至少定向降准应该也会有。 “3月降准预期打得太满了,但感觉降还是要降的,就是拖几天吧,降低下大家的宽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