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人士:在华企业可往东南亚寻找转移契机

时间:2019-03-30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商界人士认为,东南亚不仅能让在华企业规避关税风险,也有巨大市场潜力为全球供应链转移提供新契机。图为中国的货柜正在美国洛杉矶港口卸载。(法新社) 商界人士认为,东南亚不仅能让在华企业

商界人士认为,东南亚不仅能让在华企业规避关税风险,也有巨大市场潜力为全球供应链转移提供新契机。图为中国的货柜正在美国洛杉矶港口卸载。(法新社)

商界人士认为,东南亚不仅能让在华企业规避关税风险,也有巨大市场潜力为全球供应链转移提供新契机。

中美贸易争端迫使在华企业重新思考当前全球格局下的产业链,寻找供应链跨境转移可能性。商界人士认为,东南亚不仅能让在华企业规避关税风险,也有巨大终端市场潜力,为全球供应链转移提供新契机。

新加坡大华银行产业策略规划部董事总经理许洲德昨天受访时指出,反全球化和数码化的浪潮下,许多在华企业正重新审视过去二三十年形成的全球供应链,思考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当下分散风险。

他是在大华银行于上海举办的“领航丝路·联动东盟”投资论坛场边接受访问。许洲德说,尽管真正采取实际行动还不算多,企业这方面的讨论已明显增加。

中美贸易争端持续一年多,两国能否在近期频密磋商后,达成协议并取消惩罚性关税,目前尚未明朗。不过,关税效应已迫使一些在华企业做出战略改变,有企业开始思考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有的则已启动外迁计划。

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去年9月公布的一项在华美国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为应对贸易战,35%受访企业已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或者正在考虑这么做。共有430多家在华美企参加调查。

许洲德指出,很多企业以前用日本丰田公司开创的“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宗旨指导供应链规划,但如今这项宗旨已转变成“以防万一(Just in case)”,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有分析也指出,由于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企业分散风险的考虑,企业把生产线迁出中国的举措在中美贸易摩擦前就已存在,而贸易摩擦加速了这一进程。

美国时尚消费品公司史蒂夫·马登(Steve Madden)从三四年前把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柬埔寨,去年公司15%的手袋在柬埔寨制造。为应对关税压力,该公司已决定今年继续增加柬埔寨工厂产量,使当地制造的手袋达到公司手袋总产量的三成。

业内人士指出,中美贸易战助推的全球产业链变更,促使东南亚成为制造业工厂的主要目的地。

上海浦发银行国际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任军昨天在同一场论坛上说,东南亚劳动力市场大、成本低,在地域上又靠近中国,因此很多企业面对关税上的不确定性,要把生产基地往境外迁移时,亚细安成为最方便的地点。

中美贸易争端中面对重税的中国光伏产业中,已有不少企业加大东南亚市场开发力度,例如晶科、隆基、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都到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建设生产工厂。

这些企业布局亚细安,除了把东南亚作为新的出口基地,以规避关税风险,另一重要目的是打开当地市场。

亚细安目前有约6.4亿人口,35岁以下年轻人占60%,未来将形成一个庞大的生力军,支持劳动和消费市场。外界预计,到2030年,该区域的经济规模将跃升至全球第四位。

任军说,中国企业看到亚细安发展快速、人口集聚,而且是一个非常年轻和有潜力的市场,因此很多企业不仅把加工制造转移到东南亚,也在把销售转移到东南亚。

至于正在逐步形成的供应链新格局是否会冲击中国,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学术院长傅军受访时指出,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本身并不可怕,这也是发达国家经历过的转型。

他认为,中国要担心的是这些生产线外迁后,中国自身没有实现产业升级、技术爬坡,转型到知识含量更高的产业,陷入“前面有人堵,后面有追兵”的局面。但他相信,作为大陆型经济体,中国国内也有较大迂回空间,缓解全球产业链重置的压力。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