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境部长李干杰说,通过严厉的刑事处罚,外加人防技防等措施,中国一度突出的环保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已出现“根本性转变”,做到让官员不敢,也不能造假。
在昨天的一场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说,李干杰答问时形容,生态环保部对监测数据造假“深恶痛绝”,经过几年来的监测网络建设,现在虽然还未达到全面检测的目标,但“数据是真实、准确的,我们心里是有底的。”
他解释,促成这个大转变的首要原因首先是一发现问题立马查出、严肃查处,并且祭出刑事处罚手段。
李干杰以2016年的西安监测数据造假案以及去年3月的山西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为例说:“临汾一个案子,进去(入狱)了16个人,这在过去大家想都想不到,为了一个监测数据,有16个人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中国媒体此前报道,临汾市六个国控站点PM2.5、PM10,二氧化硫采集设备,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一年内被人为干扰上百次,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53次。
为此,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被判刑两年,其余15名相关人员被判刑数个月到一年不等,或拘役、缓刑数个月到一年不等。
此外,中国生态环境部也请第三方进行监测,并通过视频等技术手段,即“人防加技防”手段使官员不能造假。
另一方面,李干杰也强调,该部坚决反对一些地方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放宽环境监管力度的行为,同时反有的地方粗暴下令企业停产停业的“一刀切”做法。
他坦承,中国在环保问题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批评“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所以能放宽环保力度。
李干杰说:“这两种声音反映的现象、情况确实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是发生过的。但是,就全国而言,它不是主流,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他重申,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他也不客气地批评,“一刀切”指的是一些地方与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时,就临时抱佛脚,采取敷衍与应付的办法,对需要达标改造的企业不给予合理的过渡期、整改时间,做法简单粗暴。
李干杰严批,“一刀切”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影响和损害了环保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基本权益,“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
他说,生态环境部坚持“双查”,既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每查出一个案例,接到举报第一时间核查纠正,查处以后公开曝光,以起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