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影视寒冬袭横店 横漂有梦不冷

时间:2019-03-03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横店影视城荣景不再,清明上河图路的一些影视工作室年后迟迟没有开门,整条街道格外冷清。(杨丹旭摄) 没接到通告的群演会在演员公会的演员服务部逗留,一边等着有人放领队鸽子,替补进剧组干



横店影视城荣景不再,清明上河图路的一些影视工作室年后迟迟没有开门,整条街道格外冷清。(杨丹旭摄) 

没接到通告的群演会在演员公会的演员服务部逗留,一边等着有人放领队鸽子,替补进剧组干活,一边聚在一起下象棋或打台球消遣。(杨丹旭摄)

2018年是中国影视业风雨不断、困难叠加的一年:影星范冰冰‘阴阳合同’案引发的全行业被查税,再碰上中国经济放缓、资本撤退,一股寒流席卷整个行业。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在寒潮中首当其冲,大量民间工作室关闭,大批‘横漂’没有戏演,‘中国好莱坞’熙攘的景观不再。而今,范冰冰近期频频现身社交媒体,为全面复出投石问路。她也许将走出冬天,但影视圈仍然冷飕飕。在横店跑龙套的打工族,在不同角落谋生的小人物们,梦想能否经受得了寒冷?

20多岁的河南人魏江涛农历新年过后到横店当群众演员,“横漂”10来天只接到三个通告,赚了不到300元(人民币,下同,约60新元)。

“有戏就赚钱,没戏就吃老本,钱花完了实在没办法就回老家,去富士康干活。”

见到魏江涛时,他正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演员服务部门口等着“捡鸽子”。这里是横店群众演员的联络处,接到演戏通告的群演会在此集合,等着剧组派巴士来接。

服务部右侧的墙上贴着《我是路人甲》的褪色海报和宣传照片。这部香港导演尔冬升拍摄的电影2015年上映,讲述了一群横店群众演员的故事。在横店“漂”着的好些群演,正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才来到这里。

墙的一边展示着“横漂风采”,几幅群演的照片围着一个大大的“梦”字,一些笔画已脱落。服务部里有不少像魏江涛一样等“捡鸽子”的人,他们围在一起下象棋、打台球,或是在抽烟、低头玩手机。

“捡鸽子”是横店群众演员中的行话,没接到通告的人会在群演的集合点等,希望有一些报上戏的人临时放领队鸽子,他们就能替补上阵。

去年以来,横店需要大量群演的剧组特别少,很多群演接不到通告只能指望“捡鸽子”,运气好的时候能替补上场。一些勤奋的人冬天凌晨就出来等,有的从早等到晚,多数时候空等一场。

魏江涛说:“白等也得等,总比在屋里躺着强……捡到鸽子,至少有顿饭吃,赚几十块钱。”

虽然很多群演都抱怨剧组的盒饭“很难吃”,甚至有人遇过剧组拿隔夜饭菜打发群演,能吃上一顿饭多少还是帮他们省了一笔开销。不过因为影视行业不景气,每个剧组都在减预算,有群演透露,一些剧组现在会争取在饭点前收工,省下群演的餐费。

横店从夏天迈入“寒冬”

两个星期前,记者来到横店镇,走进中国影视业寒冬下的“横漂”生活。号称世界最大户外影视基地,人口不足10万人。1996年为了拍摄电影《鸦片战争》,这里修建了第一个影视基地广州街。

如今,横店的景区和片场融为一体,大大小小有10多个,从“秦王宫”“北宋都城”,到几乎一比一克隆的“紫禁城”,能够以假乱真的“圆明园”,再到19世纪“广州、香港街区”“中共延安根据地”,在这里的一天,能让你穿越中国数千年。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横店累计接待2500多个剧组,是中国产量最高的影视基地,有人因此称它为“中国的好莱坞”。

这里拍的影视剧以年代戏和古装戏为主,不夸张地说,中国每三部古装戏中就有一部诞生于横店。去年红遍整个中国,甚至红到东南亚、日本的《延禧攻略》正是在影视城的明清宫苑取景。

除了提供影视剧拍摄场地,横店多年来也搭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化影视产业链,将民间资本与力量有序地引入横店,成为推动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积极“正能量”。

然而,去年影视行业偷税漏税、资本出逃等接踵而来的风波,加上官方的收紧题材限制,中国影视业陷入低谷,作为影视业晴雨表的横店自去年夏天一步迈入“寒冬”。

大制作减少 低成本网剧增多

距离横漂广场不远的清明上河图路上,一些挂着招牌的影视工作室人去楼空,还在营业的零星几家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的景象似乎与“清明上河图路”的街名不太相称。路边上一家名为亿人影视传媒的老板刘小威受访时说:“以前这条街基本上都是工作室,现在都没剩几家,很多人都不干了。”

他指着街对面一家民宿外挂着的招租告示说:“现在很多房东的房子都空着。行情好的时候,顶楼随便搭个小平房都能租出去,现在装修得好好的都没人租。”

记者在横漂广场一带走动,时不时有人上前询问是否要租房子,据一些当地人说,横店人气最旺的时候,这一带的民宿一房难求,好些群众演员得到很远的农民家中租房。

据影视城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横店影视城去年接待剧组370个,同比增长26%。虽然官方数据显示横店的戏并没少,但当地的群演或从事影视业的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刘小威指出,横店去年下半年大制作很少,反而成了网剧和网络电影扎堆拍摄的地方,但这些项目投资低、回本快,不足以让横店回暖。

他说:“一些网大(网络大电影的简称)才拍10多天,横店一定要来大剧组,一拍三五个月,每天都需要大量群众演员,大家才有饭吃。”横店出名的“道具大王”朱冬青(47岁)也观察到,去年生意比往年逊色了不少,找他做道具或向他租道具的剧组不仅更加挑剔,出手也不如以往阔绰,有的会把道具的数量一压再压。

朱冬青老家在浙江磐安,是木雕师傅,2000年开始从事影视道具工作,从一开始跟组干活,到后来开设道具工作室,他前前后后与上千个剧组合作过,不久前他还与人合伙成立影视特技公司,打算找机会投资拍电影,算是“圆梦”成功的一员。

记者找到他时,在横店拍摄的《梦回大清》剧组正找他修改一把长刀,请他在刀鞘上镶上八只神态各异的狮子。不过整整一个上午,没有其他剧组上门或打电话找他。

去年底横店入冬后,因为生意不多,朱冬青的“朱仔影视道具工作室”有时上午9点才开门,而之前他和太太每天七八点钟就会开始营业,有时候早上6点多就有剧组来敲门找他租道具。

他说:“去年剧组确实比较少,还有很多组停拍,大家都在观望,影响还是蛮大的。”

顶一下
(6)
54.5%
踩一下
(5)
45.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