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吆喝声 道出北京民俗文化

时间:2019-02-07 07: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北方不少城市现在都能见到冰糖葫芦。图为游客在吉林省舒兰市二合雪乡购买冰糖葫芦。(新华社) 老北京人阿龙说,在旧时穷人聚居的地区,多数人家院子浅,卖冰糖葫芦用的是短平快叫卖方式:



中国北方不少城市现在都能见到冰糖葫芦。图为游客在吉林省舒兰市二合雪乡购买冰糖葫芦。(新华社)

老北京人阿龙说,在旧时穷人聚居的地区,多数人家院子浅,卖冰糖葫芦用的是短平快叫卖方式:“冰糖葫芦儿,冰糖葫芦儿”;而若在故宫周边,或富人区叫卖,要让深宅大院里的人听得到叫卖声,就要用上丹田之气:“冰糖葫芦儿哎……”吆喝声要悠扬,有韵味。

“冰糖葫芦哎……”穿着长袍马褂、一身满族服饰打扮的老北京人阿龙(真名宋振忠,54岁),在北京南城角楼图书馆的会客厅里,模仿着旧时小贩叫卖冰糖葫芦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讲述吆喝声背后的老北京风俗人情。

农历新年前,各种京味儿民俗文化活动相继展开。冰糖葫芦,一种北京民间的传统小吃,也走进了以弘扬京味儿文化为主的北京角楼图书馆。

阿龙是满族镶黄旗后裔,也是老北京叫卖文化传承人。他说,教授制作冰糖葫芦,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冰糖葫芦背后的北京民俗文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也是讲究规矩的。”

阿龙说,如果在南城一带,旧时穷人聚居的地区,没有豪宅大院,多数人家院子浅,或推门就进屋,卖冰糖葫芦就不用拉长音,费大力气吆喝,用的是短平快叫卖方式:“冰糖葫芦儿,冰糖葫芦儿。”

如果在故宫周边,或者北城西城的富人区叫卖,要让深宅大院里的人听得到叫卖声,就要用上丹田之气:“冰糖葫芦儿哎……”吆喝声要悠扬,有韵味。

五方杂处的北京城,吆喝声也曾分三六九等,不过,在阿龙看来,讲究礼仪、讲究规矩的老北京人并不排外。

他说,在记忆里,老北京从来不会用“外地的”来称其他省份的人,而会说:“山东来的大小姐,或是东北来的府里的少爷……”

阿龙一家自父辈就开始做冰糖葫芦。1981年,阿龙的父亲获得北京首家冰糖葫芦经营牌照。虽然阿龙现在很少亲自制作冰糖葫芦,但每年春节,他总会身着长袍马褂现身北京各大庙会,向南来北往的游客演示老北京叫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

阿龙透露说,市面上真正用冰糖制成的冰糖葫芦很少,这是因为:“冰糖7块钱(人民币,下同,1.41新元)一斤,而绵白糖只要三四块钱。”

冰糖葫芦制作有四环节

他还纠正说,很多人以为冰糖葫芦是山楂做成的,其实是山里红。山里红个头大,卖相好,可以用竹签穿成串。

冰糖葫芦的制作主要有四个环节:穿串,熬糖,沾糖,冷却,可要做得漂亮,也很考验功力。阿龙说,关键是熬糖,熬的时间长了,糖会泛苦,时间短了,糖就会粘牙。

其实,中国北方不少城市现在都能见到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是北京的叫法,天津人称为“糖墩儿”,京津以外叫“糖球”。

冰糖葫芦之所以成为京味儿特色小吃,似乎与著名文人学者的故乡情愫不无关系。唐鲁孙、林语堂、梁实秋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对北平的冰糖葫芦念念不忘。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的《酸梅汤与糖葫芦》一文中,提到最让他钟情的信远斋冰糖葫芦:“信远斋也卖蜜饯、冰粮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

如今,信远斋早已不卖冰糖葫芦了,冰糖葫芦的吆喝声更是消失殆尽。

时代变迁中,一串串红火热闹、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依旧是大众美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正如1990年代一首风靡中国的歌曲《冰糖葫芦》唱到:“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站得高你就看得远,面对苍山来呼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