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今年7月起在全国开展商户拒收现金行为的整治工作,目前已处理逾600起,主要集中在新零售、餐饮、景区等场所。
据中国新闻网今天(5日)报道,央行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经约谈、政策宣传和批评教育,558起已全部整改到位,44起正在处理过程中。央行介绍,整治焦点集中在政务和公共服务、水电煤缴费、新零售、交通类、餐饮业、景区等人口密集和涉外场所。
据介绍,在整治拒收现金行为的过程中,中国央行通过开展多方位宣传、畅通投诉渠道、强化舆情监测,落实整治工作。央行指出,新零售行业是此次整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整治后,部分商户撤下“不收现金”的招牌,主动张贴“欢迎使用现金”字样,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现金服务水平,维护人民币现金的法定地位。
此外,集中整治期结束后,央行将建立长效机制,细化措施,把整治拒收现金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和谐的人民币流通环境。
央行此前指出,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支付需求多种多样,现金支付习惯和偏好仍然广泛存在;消费者在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对此,央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开展拒收现金行为的整治行动。央行同时强调,开展整治行动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对移动支付态度的改变;必须明确,政策指引本身是中性的,目的是规范包括现金在内的各类支付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对支付行为、业态发展、技术创新并不会产生带有偏向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