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指郑俊怀 有国家级领导当保护伞

时间:2018-10-27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伊利集团近日实名举报其前董事长郑俊怀,称其挪用2.4亿元人民币公款,14年来无人处理,背后多名高官充当保护伞,其中包括国家级领导人。 中国知名奶制品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伊利集团)近

伊利集团近日实名举报其前董事长郑俊怀,称其挪用2.4亿元人民币公款,14年来无人处理,背后多名高官充当保护伞,其中包括国家级领导人。

中国知名奶制品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伊利集团)近日通过其官网和官微实名举报该集团前董事长郑俊怀,称其挪用2.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800万新元)公款,14年来无人处理,背后多名高官充当保护伞,其中包括国家级领导人。

伊利集团称,已当面向正在内蒙古巡视的中央第八巡视组进行了汇报并正式递交了实名举报材料。

不过,伊利集团没有公开点出国家级领导人的名字。有关人士分析,伊利集团指控的国家级领导人可能是某个曾经主政内蒙古自治区,后升任副国级领导的蒙古族高官。1990年代以来,升任副国级领导的蒙古族高官屈指可数,其中包括前国务委员、国务院前秘书长杨晶。

今年65岁的杨晶曾任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书记、中共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国家民委主任、中共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今年2月,中纪委对杨晶“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宣布杨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廉洁纪律,长期与不法企业主、不法社会人员不当交往,为对方利用其职务影响实施违法行为、谋取巨额私利提供便利条件,其亲属收受对方财物。

中纪委同时宣布:“在审查中,杨晶同志能够认错、悔错。”经中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给予杨晶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降为正部长级。

伊利集团前董事长郑俊怀曾有中国“乳业教父”之称。1993年,郑俊怀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伊利前身),转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伊利集团的创业元老。2004年12月,郑俊怀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刑六年。后经过两次减刑,2008年9月郑俊怀刑满释放。

今年3月,互联网上一度盛传伊利集团现任董事长潘刚在美国“失联”,以及他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导致伊利股价大跌。伊利集团出面否认潘刚“出事”,称警方已抓获谣言散布者,并指某位伊利集团前高管是谣言的幕后策划者。

伊利集团后来证实这名前高管就是郑俊怀。不过,郑俊怀的律师否定了伊利集团的指控。

10月24日,“伊利谣言案”主要涉案人邹光祥、刘成昆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以及有期徒刑八个月。

同一天,伊利集团公开实名举报,指郑俊怀当年挪用2.4亿元公款,最终却以挪用1650万元被轻判六年有期徒刑,根本不合常理。举报称:“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领导、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人为抹掉郑俊怀数亿元犯罪事实,运作假减刑。”

举报材料称,今年3月“伊利谣言案”案发前,郑俊怀在北京密会刘成昆,诋毁伊利的谣言文章随即出炉;10多年来郑俊怀伙同他人对伊利长期进行造谣迫害,这起谣言案与幕后操纵者十几年来攻击、诋毁、破坏伊利的手段如出一辙,就连把写手“送进”监狱、自己抽身而退的手腕都大同小异。

值得关注的是,伊利的长篇举报信不仅没有遭到官方封杀,包括官媒在内的各路媒体还纷纷转载或评论伊利集团的举报。

北京有关人士分析,中国官方正在全国范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项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同时,中央第八巡视组10月18日刚进驻内蒙古,伊利集团抓住专项斗争和中央巡视组进驻的时机,高调举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而且举报行动没有被封杀,或意味着将有前副国级领导人受到牵连。

顶一下
(28)
93.3%
踩一下
(2)
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