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各地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影视行业限制“天价片酬”等规定,近半年来众多影视行业项目搁浅。据财新记者统计,2018年第二季度在广电总局备案立项的电影电视剧数量为1271部,而第三季度只有1024部(编者注:9月最后10天的电影剧本备案数据尚未公布,因此未计入),环比减少247部。其中,9月份备案的影视剧数量只有184部,而此前每月平均备案量在400部以上。
“我现在几乎所有回款都拿不到,旗下十几家公司的影视项目没办法继续推进,影响公司生存,”一名在霍尔果斯开有影视公司的编剧告诉财新记者。
上述编剧介绍,2018年6、7月,霍尔果斯当地税务局曾连续两个月完全停止开发票,之后限制企业每月增值税的最高开票金额。在影视项目交易中,购买方需要发票才能付款,这对营收较大的影视公司影响较大。
这位编剧的公司目前每月在霍尔果斯最多能开出500万元发票。以其公司主控出品的电影取得一亿元票房计算,该公司需要20个月才能完全收完这笔回款,其他等待分成的出品方、宣发方也要至少等待20个月。
财新记者就此多次致电国家税务总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均未能接通。
2018年年初开始,霍尔果斯调整了诸多税收优惠政策,大量影视公司注销。霍尔果斯的优惠政策曾规定,2010年至2020年间,在霍尔果斯新注册公司五年内企业所得税全免,五年后地方留存的40%税款将“以奖代免”的方式返还给企业。当地因此吸引了大量轻资产的影视公司,光线传媒( 300251.SZ )、博纳影业等影视行业巨头以及冯小刚、徐静蕾、黄渤等明星均直接、间接在霍尔果斯注册有影视公司。
上述编剧认为,霍尔果斯这一限制,影响了影视行业一半以上的回款,造成了“行业性资金短缺”,导致大量编剧、演员失业。据他估算,2018年影视行业的投资同比缩减了70%。
多名业内人士都向财新记者确认了这一说法。“这半年很多项目都黄了,大家都处于捯气儿状态。”一位国内剧组人员透露,近期极少见大投资、大制作,更多人转向风险和制作成本更低的网剧。目前如果不是特别好的影视项目,很难拉到投资,许多项目资金不足,无法继续筹备。
一位剧组美术指导告诉财新记者,他2018年7月在北京昌平拍摄一部电影,但中途出品方资金链断裂,剧组停机。虽然还未拿到任何酬劳,但为了及时止损,他不久便离开北京去了外地:“虽然这样的现象每年都有,但这半年明显特别多。”
影视公司避税地霍尔果斯政策调整之外,针对演员片酬等政策收紧也成为很多项目推进不力甚至搁浅的导火索。
2018年6月27日,中央宣传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下发《通知》,以官方文件方式确认遵循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的比例。
2018年8月,优酷、爱奇艺、腾讯三大视频平台联合六大影视制作公司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称其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特别指出片酬产生的税费由演员方承担。而以往影视行业的惯例是由片方承担演员的片酬税。
一位影视行业律师告诉财新记者,一些影视剧片方在新政策出台前就与演员签订了合同,片酬、交税方式等现已不符合新的政策导向,因而双方出现分歧,导致项目搁浅,不能按原计划推进:“片方和演员都在咨询律师如何解决。”
该律师介绍,原本双方签订的合同在法理上仍然成立,但演员片酬新政出后,导致项目延期就涉嫌违约:“这类项目往往是大投资大制作,演员片酬较高,很多都是一线演员。”
一位影视制作公司工作人员指出,对于演员片酬限制,业内观望态度明显。他指出,由于新政要求演员承担片酬税,有演员要求增加片酬,和制片方僵持拉锯:“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亏的人,尤其是原本按照合同可以拿很高片酬的演员。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政策会怎么执行,执行多久?或许有人能找到其他方法既能照拿片酬,又能规避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