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广播与政策齐施协助农民脱贫

时间:2018-08-13 07: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平安乡引入企业推动农业增值,农民以土地入股,并为企业种植辣椒等农产品,农耕作业更系统化。(林展霆摄) 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多年来交通不便,村民接收的信息少,害怕新事物,为此当地扶贫干

平安乡引入企业推动农业增值,农民以土地入股,并为企业种植辣椒等农产品,农耕作业更系统化。(林展霆摄)

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多年来交通不便,村民接收的信息少,害怕新事物,为此当地扶贫干部除了每天三次定时播放“扶贫广播”推动思想转变,也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辣椒种植模式,鼓励农民种植更能赚钱的辣椒,摆脱贫困。

傍晚6时整,重庆奉节县平安乡的宁静,被广场大喇叭传出的广播声划破。男主播以一把抑扬顿挫的声音,严肃地播报当日的时政新闻,接着念出各类关于医疗、教育与产业扶贫的政策。

“这提醒我们该吃饭了!”重庆市政府外侨办驻平安乡茨竹村第一书记赵印对《联合早报》记者笑说。

但他补充说,更关键的是,这段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的广播,可让村民边干农活边听政策,了解这个深度贫困乡村的扶贫举措。

距离主城约七小时车程的奉节县平安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因位处地理与交通死角导致贸易物流发展落后,贫困率高于全市水平。

不过,随着中共中央为全国农困人口定下2020年脱贫的目标,加上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去年7月上任后力抓脱贫攻坚,平安乡的扶贫工作近来也有如按下“加速键”,每天三次定时播放的“扶贫广播”便是对村民最直接的提醒。

在扶贫干部看来,通过“扶贫广播”等宣传渠道推动思想转变,其实与农业转型等实质扶贫工作同等重要。

赵印解释说,平安乡多年来交通不便,村民接收的信息少,因此害怕新事物,此前只愿意耕种“三大坨”(玉米、红薯、土豆的俗称),对赚头更多的辣椒反而抗拒。

别看现在乡里辣椒种植棚井然有条,还应用各种科技辅助,数年前根本没有村民愿意种辣椒。贫困户之一熊礼国便向记者坦言最初的顾虑:“一开始要我种,我不敢。胆小嘛,怕辣椒种了卖不出,吃不完啊。”

上述情况考验了扶贫干部的宣导与变通能力。平安乡宣传委员高成国受访时说,政府尝试引入企业助推农业增值,但要说服农民并不简单。

平安乡扶贫干部后来的应对方式是,先打通辣椒销路,签下订单,提供了“保底”销售保障,才能让农民安心。

如今,“辣椒扶贫”不失为平安乡的特色扶贫模式——企业向农民租地并付租金,农民同时为企业打工种辣椒,这相等于农民以土地入股,能有两笔收入来源。

据报道,辣椒种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链接,去年以来带动了170多户椒农实现有效收益,包括超过40户建卡贫困户。

高成国重申:“最大的挑战还是老百姓的思想。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知道要自己加油干,所以我们也成立了讲习所,每个村都有,加强宣传引导。”

赵印则了解多数村民抱持的务实心态。他坦言:“把产业搞起来了,赚了钱,老百姓自然会跟着你,这比你宣传一万句都管用。”

除了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企业的担忧也必须正视。高成国坦言,平安村虽然引入了农产企业,但这些公司利润并不高,生意模式也具脆弱性:“辣椒如果没有保鲜库,三五天就坏了,卖不出就坏了,市场波动很严重,你不卖就亏了。”

那像平安乡这样一个地点偏僻、基础建设欠发达的地方,为何有企业愿意入驻?赵印坦言,企业还是需要政府补贴,否则成本很高,价格也没优势。不过,平安乡污染程度低,农产品品质较有保证,倒是对企业有一些吸引力。

赵印也说,一些企业是怀抱着“乡土情怀”前来,“有本地人出外当了企业家,现在愿意回馈家乡,为扶贫事业做出点贡献”。

如今,平安乡农业转型逐步到位,但高成国也明白,辣椒产业是短期见效益的产业,各类扶贫措施即便解决了贫困户的三餐温饱,深度贫困乡镇的扶贫工作也还没结束。

长远目标是吸引人口回流

他解释说,平安乡青壮年人口很多在外务工,占全乡2万1000人的5000人左右,衍生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等问题。“现在不管哪一户,即使是深度贫困,吃饭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精神上不富有,也是一种残缺。”

因此,扶贫更长远的目标是将流失的乡村人口吸引回来。高成国说:“平安乡自然条件不好,农民个人是改善不了的,只有出去务工才能挣到钱养家糊口。要改变这个现状,是要把他们吸引回来,让他们生活条件变好,可以挣到钱,而要做到这点,就只有发展产业,尤其是农产业。”

点击阅读:重庆扶贫·上篇--向“三表”开刀 陈敏尔铲除扶贫怪象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3)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