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分钟高兴就行了
表演者因生计、自身发展等考虑避开时政话题,一些中国观众也认为脱口秀不一定要谈论时政类话题。一名不愿具名的年轻观众说:“脱口秀就是讲自己的事情,真实自由的表达,它不会向主流舞台去要掌声,好笑就笑,不好笑冷场也没关系。”
游洁说,中国脱口秀难以在话题上有突破,除了政策的制约,也与当下年轻人的佛系心态,对社会问题的漠然有关。她说,一些人喜欢听直接、爆炸性笑料,就像有人没耐心等待剧情翻来覆去,“直接告诉我,让我开心,我这一分钟高兴就行了”。
此外,中国民众众口难调,阶层对立明显,一些人“很坚定地活在自己的理念中”,不愿意改变固有的观念,具有价值观表达的脱口秀很难获得大批观众的认可。
虽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受访表演者依然看好中国脱口秀的前景。爱用段子自嘲,能自黑的年轻人都有发自内心的幽默与自信:“说不好,还说不坏吗?”
老外演员困境:内容创作VS观众刻板印象
作为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外国脱口秀演员,来自美国波士顿的艾杰西(28岁)认为在幽默面前,“国籍只是一张纸”,但观众仍对老外有刻板印象,因此外国喜剧演员在内容编写上面临另一重挑战。
白人男生艾杰西站上舞台,只需开口展示一口流利的中文,就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艾杰西在接受《联合早报》的访问时介绍,他从201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跟着中国著名相声表演家丁广泉学了五年的相声,当时也开始在中国表演脱口秀和即兴喜剧。
也是中美喜剧中心创始人的艾杰西说,他从小就开始在美国接触喜剧,喜欢看脱口秀表演和包含脱口秀元素的电视节目,中学三年级开始进行即兴表演,至今已快14年了。
他说:“单口喜剧源自欧美,这些艺术形式刚到中国,我可能是少数了解的人之一,可以参与这个圈子的发展扩大,是挺不错的机会。”
“不会先看护照才决定你怎么笑”
艾杰西相信“喜剧源于生活”,所以编写的段子都跟他生活有关。他表示,他通过观察观众的生活经验,“然后想办法讲一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段子”。
“即使在一个国家里,生活体验都因地而异,引起笑点也不一样。我不会先看你的护照才决定你怎么笑,国籍只是一张纸而已,更多是年龄、教育、工作、朋友圈等人生经历,这些决定你是什么样的听众,因为什么而笑。”
因此,艾杰西觉得“中国式幽默”和“美国式幽默”的差异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大,很多都是媒体风格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区别,“因而会有不同的笑话出现,但并不等于笑点有区别”。
外国人因素提高内容创作难度
艾杰西坦言:“我用的表演桥段和基本功,在美国和中国基本上都一样,表演技巧和熟悉度也在继续提高,但内容创作确实遇到瓶颈。”
他透露,在大平台上表演的内容需要经过审核,“基本上所有本来不敏感的话题,由外国人来说就变敏感了。例如我谈‘堵车’,或许负责审核的人会认为这是外国人骂中国公交不发达;除非是‘中国菜好辣’之类的内容,或是非常正能量的内容等,才容易通过审核”。
中国观众期待外国人不一样生活体验
通过多年观察,艾杰西发现,中国观众对老外的刻板印象是另一道难以跨越的坎。他说:“外国人的身份非常容易吸引观众的兴趣,但很难跟观众建立同感。”
艾杰西解释,他觉得自己和(北京)观众的共同点很多,但观众期待的是外国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若完全不同,难以产生同感,降低喜剧效果;太过相似,又没必要听老外来说段子。
他说:“讲述自己生活的段子,除非我把它拉到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怎么不一样的主题上,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这跟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艾杰西觉得这源于观众对媒体中外国人的刻板印象,“如果我不符合这个刻板印象,我得编得比其他人的好十倍,观众才会笑;
“如果我符合这些刻板印象,我的东西可以比其他人的差,观众还是会笑。但是我不想因为这样而成功,到结尾也没人会记住我,因为这没什么特色。”
因此,艾杰西认为他经常是“代表所有的外国人和在中国的外国人出场”,对于外国娱乐演员来说,确实很难靠内容在中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