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通过财政政策刺激内需 防过度泡沫

时间:2018-07-25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警告,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可能影响去杠杆工作,还可能导致负债增加、市场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的积累。他认为,一旦经济情况出现好转,政府应适当将流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警告,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可能影响去杠杆工作,还可能导致负债增加、市场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的积累。他认为,一旦经济情况出现好转,政府应适当将流动性再次收紧。

中美贸易战阴云不散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前天宣布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包括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以及保障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等,以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再加上中国央行前天超预期释放502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006亿新元)的流动性,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正式转向边际放松。

受访学者说,贸易战给中国出口带来巨大压力,而上半年中国的内需又萎靡不振,因此政府在这个时候微调政策,刺激内需和投资,对市场是个好消息。不过学者提醒,要严防政策过度宽松而导致泡沫和风险再度形成。

中国总理李克强前天(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并且还要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以及基建领域,是本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

会议说,财政政策的发力要聚焦减税降费,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会议也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

针对基建领域,会议说,政府将加快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会议也说,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研究机构野村(Nomura)报告说,此次会议代表中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政策的起点。

中国过去一年多推进去杠杆后,信贷紧缩正让国内经济经历阵痛,中国经济今年显现疲态。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今从原来的中性或中性偏紧,转向偏松,反映政府计划通过财政扩张来刺激经济总需求和实现短期增长。这也向外界发出政府决心捍卫经济增长的信号。

他说:“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有所回落、制造业也萎靡不振,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而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半年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还将减弱,因此政府现在必须调整政策,刺激内需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则撰文说,中性货币政策近几个月已向宽松倾斜,预计央行还将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半年也可能使用包括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定向工具,将更多流动资金注入到银行系统。

央行已于前天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MLF操作,并于上月宣布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7000亿元流动性。

陈世渊预计,央行将保持基准银行贷款利率不变。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警告,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可能影响去杠杆工作,还可能导致负债增加、市场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的积累。

他认为,一旦经济情况出现好转,政府应适当将流动性再次收紧。

国务院会议前天已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也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王军说,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不代表放弃去杠杆。他认为,政府仍要稳住杠杆率、管住货币的总闸门。

基建股领涨下中国股市上扬

中国政府的新政策导向刺激中国股市昨天在基建股领涨下上扬。上证指数收市报2905.56点,上涨1.61%,至逾一个月新高;深证成指报1625.84点,上涨1.51%。

不过,财政刺激政策也可能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走软。离岸人民币汇率昨天下跌0.6%,至1美元兑6.8448人民币,为一年多来的新低。

顶一下
(6)
46.2%
踩一下
(7)
53.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