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贸易战剑已出鞘 中国制造寻出路

时间:2018-07-02 09: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明报社评 距离美国单方面宣布将会实施从中国进口加征关税的日期还有6天,中美双方枪已上膛,贸易战一触即发。贸易战只是表征,美国剑指中国制造2025已经宣之于口,更深层次的较量是两种治国理

明报社评

距离美国单方面宣布将会实施从中国进口加征关税的日期还有6天,中美双方枪已上膛,贸易战一触即发。贸易战只是表征,美国剑指“中国制造2025”已经宣之于口,更深层次的较量是两种治国理念。贸易战如何开打和收场,仍有悬念,意识形态的争斗将会在长时间内无日无之,夹在中间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能否成功,是贸易战与制度之争的成败关键,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仍有很多优势,毋须过分担心,值得讨论的是,愈来愈强势的中央政府今后如何引领国企改革,才是制造业提高科技质素与效率的关键。

美国跟中国的竞争态势与日俱增,过去是指中国操控货币,补贴出口产品,而今则指控中国窃取知识产权,甚至是强迫外国投资者转让技术,不一而足。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高调宣称要对中国采取措施,上任后虽然降低了调门,但手段却是不断升级。过去还顾左右而言他作为掩饰,而今直截了当说明,就是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靶心。

针对“中国制造2025”   实为意识型态制度之争

中国依靠廉价劳工和牺牲环境,40年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令世界震惊,也让中国完成资金积累,但这个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政府和社会都不能忍受,总理李克强3年前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标是由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争取在高科技行业达至领先地位,完成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级。这样一个民族复兴的大计,如何就成为美国的大忌呢?

德国也有“工业4.0”的发展规划,却似乎并未影响与美国的关系。美国一直以来都限制高科技出口中国,冷战时期有巴黎统筹委员会,今有瓦森纳协定,都是用列表方式,具体规定签约国家不能对中国出口敏感的高科技,阻延中国高科技发展“卓有成效”,近年还接二连三拘捕被指偷窃高科技情报的外国人和中国人,以及严格限制中资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犹如草木皆兵。为何还不惜发动肯定会造成两败俱伤的贸易战呢?

美国并非对自家的高科技缺乏信心,按照业内评估,中国在各个领域的高科技发展,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即使某些单项接近甚至超越美国,但综合实力仍然十分薄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虽有110多家公司跻身其中,成第二大国,但细看名单,大都是以国家名义垄断资源或政策而成的能源国企和国有金融机构,以高科技生产商业制品的综合公司,难以望美国项背。

不过,中国企业对高科技有强大需求,而且资本雄厚,可以暂时牺牲利润发展高科技,由于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已经不再具有劳动密集红利,但一来有巨大内需市场,二来有国家政策可减少发展高科技成本,加上中央政府推行“一带一路”政策,加深与新兴市场的合作空间,开拓新的市场,这些都是“中国制造2025”的有利因素。即使美国设置重重障碍,也毋须担心,“中国制造2025”计划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未能在2025年成功,再多5年也一定会成功。

然而,美国真正忌惮的并非中国产品提高质量和附加值,因为世界市场足够大,美国的产品与服务仍然具有优势,更何况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失业率是18年来新低,在在说明特朗普“舞剑”,意在的“沛公”是中国的治国理念。美国朝野不少专家学者指控中国输出意识形态便是明证,一些专家学者对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与西方渐行渐远感到失落更是佐证。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