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上月13日展开首次海上航行试验,并于同月18日完成试验返回大连母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航母工程总指挥胡问鸣近日透露,国产航母是提前实现首航,各项试验圆满成功。
网媒“香港01”今天(20日)引述中船重工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指昨天(19日),中船重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重点工程总指挥胡问鸣到七〇一所现场办公,就水面舰船以及潜艇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
胡问鸣在调研期间表示:“集团公司在重大项目管理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成立了航母工程现场指挥部党委,促进和保证了首艘国产航母提前实现首航,各项试验圆满成功。”
这意味着,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上月展开的海试,时间上是提前实现的。
据了解,航母的建造分为开工、下水、繫泊试验和海上试验四个节点,最终交付军队。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就会正式入伍服役。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是中国继“辽宁舰”之后的第二艘航母,由中国自行研制,于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2017年4月26日下水。
胡问鸣下水当天的讲话中透露:“首艘国产航母建造速度快、质量好、经费省,提前一个月顺利下水。”
据了解,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由中船重工负责设计建造,该公司同时是中国唯一具备自主设计与建造国产航母的企业集团。
“香港01”指出,值得一提的是,中船重工的“二把手”、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孙波于上周六(16日)被通报落马,未知与国产航母的建造是否有关。
中国外文局与科大讯飞将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平台
中国外文局与科大讯飞20日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平台,助力中国翻译产业发展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据中新社报道,科大讯飞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等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外文局将与其从资源、技术、资本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表示,在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进程中,语言转换尤其是非通用语种对外翻译是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目前培育新兴业态已成为翻译行业的战略趋势,双方合作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外文局与科大讯飞将共同建设人工智能翻译平台和人工智能辅助翻译平台(即人机结合的辅助翻译平台)。两大平台将为各级党政机关、“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高水平书面和口语翻译服务,从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等多方面发展。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说,该公司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平均准确率达到98%,语音合成、语意理解等技术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系列技术积淀有望使中国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
除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平台外,双方还将在文化内容生产、版权输出、影视监理、语言合成、语音识别、口语测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搜索和多语种信息采编、翻译人才评价等更多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