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为,中国企业纷纷投入主题公园开发热潮,是因看好它对房地产等业务的推动。不过,以速度和数量为主要目标的粗放式发展,使中国主题公园在“软件”上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对产品的打磨,正是部分主题公园营业收入不及外资主题公园的直接原因。
(北京综合讯)中国各地大量主题公园项目争相上马,加上国际巨头集中涌入,导致主题公园过剩甚至倒闭。专家分析称,缺乏对产品的打磨和专业人才、经营处于“粗放式”状态、二次消费低迷等,是国内主题公园业绩逊于外资的原因。
据最新一期的《财经》杂志报道,中国部分主题公园面临经营不善并停业的命运。报道引述江苏海星岛实业一名负责人披露,旗下主题公园“常熟海星岛乐园”已在几个月前停业。该主题公园位于长三角,规划投资5亿元(人民币,下同,1.05亿新元),占地128亩,2011年才开业,但短短数年就被废弃。
距离海星岛乐园不到50公里的另一主题公园“苏州乐园欢乐世界”,也因设备老旧和经营不善于去年10月停业,正被改为花园绿地。
据报道,中外投资者纷纷在中国开设主题公园,其中,中国的恒大、万达、华侨城、雅居乐、蓝光、中弘等房地产企业相继发力“文旅”,部分已公布了大规模开发主题公园的计划。此外,国际主题公园巨头乐高、六旗、派拉蒙、环球影城等也正集中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缺乏权威数据,但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估计,成规模的中大型主题公园数量不下340座。
《人民日报》上月中的文章披露,从1989年第一家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开业至今,近30年来,中国全国共有约2500座主题公园相继落地开花。
另据《新京报》上月引述欧睿国际发布的《世界旅游市场全球趋势报告》报道,到2020年,中国的主题公园零售额将达到12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367%,日均游客数量将超过3.3亿人次,将成为全球最大主题公园市场。
不过,很多投资巨大的主题公园从开业起便游客稀少,惨淡经营,一些还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掉队。林焕杰指出:“主题公园是投资很重的行业,地产企业普遍采用大手笔投资,风险很大”。“主题公园的过剩主要体现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太多,市场很大,优质项目仍然稀缺。”
他预测,中国区域位置差、设备老旧,且融资渠道少,自身也并不具备投资升级能力的主题公园将被淘汰,数量“预计占据总数的30%”。
报道称,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国排行居前的大型主题公园“常州中华恐龙园”就面临上述困境。该园今年3月底曾被证监会发审委质疑其竞争力,IPO申请第二次被拒。
2000年开业的中华恐龙园原计划在本轮IPO中募集资金3.84亿元,用于四个扩建、改建和新建项目。在IPO失利后,该园融资渠道有限,目前只能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支持项目建设。
分析认为,中国企业纷纷投入主题公园开发热潮,是因看好主题公园对房地产等业务的推动,主题公园项目往往也能较为轻松获得地方政府审批。
不过,以速度和数量为主要目标的粗放式发展,使中国主题公园在“软件”上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对产品的打磨,正是部分主题公园营业收入不及外资主题公园的直接原因。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秘书长冯玉国说:“主题公园不能单纯以规模或大型设备的数量来评价,它是一个专业领域,需要精心打磨服务和营销。”他表示,眼下这种不稳定的市场环境显然不利于打磨文化产品。
主题公园缺乏专业人才
一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则透露,从2016年试营业到2017年2月,上海迪士尼游客数量在千万以上,门票仅占其收入四成,其余六成一般来自二次消费,即园内餐饮、酒店、衍生品和纪念品的售卖等。
二次消费占比大于门票收入是国际主题公园的经营常态;相比之下,中国主题公园盈利模式普遍单一,回本周期很长。林焕杰指出:“国内主题公园一般70%到80%的收入来自门票。”
相较于国际巨头精细的经营管理,中国主题公园也缺乏专业人才。冯玉国说,竞争的加剧“让主题公园行业本就稀缺的人才变得更稀缺了”,很多原本被中国主题公园培养出的经理人或高管,开始集中被具备资本优势的企业高价挖走,造成行业人才的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