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海南,别再迷路

时间:2018-04-18 09: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海腔新调 大特区大发展大繁荣,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从海口美兰机场到博鳌镇的高速公路沿途,张挂着各种给人鼓舞士气的口号,向每一个前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宣示当局开创新海南的决心。

海腔新调

大特区大发展大繁荣,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从海口美兰机场到博鳌镇的高速公路沿途,张挂着各种给人鼓舞士气的口号,向每一个前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宣示当局开创“新海南”的决心。

不过,载着我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司机H,似乎没有被提振士气。我上周到访海南采访博鳌亚洲论坛时,外界还在盛传,海南将在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迎来政策红利,问H有没有期待,他不加思索就回答:“像你们新加坡那样发展赌场当然是好,我们客人就会多。但是海南每次一说要发展,房价、物价都会涨,就是薪水不涨。”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H对家乡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情绪,用他的话形容:“海南迷路了。”

他说:“那么多年只有旅游业,年轻人想留下来都没有岗位。除了特区的名号,还有什么?”

1988年,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岛——海南从广东独立出来,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正如H所言,30年过去,海南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一点也谈不上特别,经济总量甚至排在全国倒数几名。去年海南的GDP是4462.54亿元(人民币,930.45亿新元),同样是经济特区的深圳,仅一座城市的GDP就达到2.2万亿元,足足是海南的五倍。

与H的这番交谈结束四天后,中国政府正式向海南派出“大红包”,为这个被很多人遗忘的特区做了新的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说得更具体些,沿海多个省市力争的自贸港,海南这匹“黑马”在中央的支持承诺上拔得了头筹。海南也将成为赛马运动、体育博彩、离岛免税购物等项目在中国大陆落地的试验田。

过去几天,海南登上各大媒体的显著版位,有舆论甚至把“南海南”和“北雄安”封为未来闪耀中国的“双子星”。市场也给足面子,利好消息经过一个周末的发酵后,中国股市的海南板块本周一迎来涨停潮,再现一年前雄安概念的盛况。

然而,在舆论和市场的躁动过后,海南能否乘着这股东风扬帆出海,又或者重新陷入迷途,成为这座海岛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南不止一次迎来机遇,但始终没能交出与“特区”名号匹配的成绩。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在设省初期获得大量优惠政策,成为大批商人淘金的热土。遗憾的是,当时的海南唯一发展得热火朝天的是房地产。

围绕特区概念炒起来的房地产市场在1990年代被刺破,留给海南的除了烂尾楼和盘根错节的债务纠纷,还有“失去的10年”。正是在这10年里,中国加速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奠定世界工厂基础,沿海省份迎来飞速经济增长,逐渐与海南拉开了距离。

2010年,国务院发文推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迎来第二次历史机遇。但伴随着这一轮的利好消息,中国各地的资金再度闻风而动,海南再一次涌现一天一个价、一个月翻一倍的疯狂炒房画面。

这一轮的海南房地产热不至于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让海南付出惨痛代价,但足以让海南在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上失焦。今时今日,海南与国际旅游岛依然有很大的距离。去年海南岛引来的6700万旅客当中,来自海外的仅有100多万。长期在服务业工作的H不讳言:“海南的服务业谈不上国际,很多有钱的中国人现在都出国,海南只有对二三线城市的人还有点吸引力。”

海南从来不缺少好的发展概念,但一次次与机遇失之交臂,问题就在于概念与落实之间看上去的一步之遥永远都是一道巨大的鸿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并不缺少成功落实概念的发展例子,一次次迷路的海南这一回能不能坚定方向,甚至把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向新的高度,满怀期待的不仅是像H这样的海南百姓。

顶一下
(24)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