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中国新“国家监察委”缺了什么?(2)

时间:2018-03-21 09: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需靠制度防权力高度集中 历史会重演吗?当前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GDP很快要世界第一,各方面都在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当局自信满满。另一方面是权力高度集中到最高领袖,高烈度、长时间的反腐,和讲纪律、守规矩四

需靠制度防权力高度集中

历史会重演吗?当前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GDP很快要世界第一,各方面都在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当局自信满满。另一方面是权力高度集中到最高领袖,高烈度、长时间的反腐,和“讲纪律、守规矩”“四个意识”的警告,正在营造一个万马齐喑的局面。在真诚的赞扬和肉麻的吹捧声交织中,唯唯诺诺、附炎趋势又成了官场的主调(当然还有沉默、不作为)。没了不要命的谏官精神,个人崇拜无人能阻挡,因为它是官场上每一个人自保和进身的最佳策略。

个人崇拜总是从下面推动,而且推动者中的奸臣多于忠臣,别有用心多于忠心。被崇拜者中不乏巨人,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个人崇拜从来没有好结果,包括对受崇拜者。正如邓小平所言,国家和民族不能将宝押在某个领导人身上,要靠一个好的制度方能长治久安。

怎样一个好制度呢?西式选举民主的弊端已广为人知,而且中共治理体制的优点也不能放弃。好在与“文化大革命”时不同,今天的中共不仅不革老祖宗的命,而且还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将其列为“四个自信”之一,视为“中国智慧”之源和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底气所在。而谏官就是一个尚未发掘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源远流长,积累深厚,有它自己的精神气质、英雄人物、光荣传统和成套的制度设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个好主意,但有许多现代制度来源于西方,到中国后水土不服,走了样。谏官制度土生土长,在精神上和习惯上都合国情民情,将它发掘出来,一定有利于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其实,毛泽东很注重谏官精神。他主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倡“闻过则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等,这些都是谏官传统的精华,和现在的“不许妄议中央”“绝对忠诚”形成鲜明对比。毛的失误一是自己耳不顺了(没有制度来保证他永远耳顺),二是将谏官传统给群众运动化了,而没有像古时那样为其提供制度化保障。一旦以群众运动的形式来推动,就无标准尺度可言了;而且言官所要求具备的素质,是一般群众是无法达到的。

谏官是制度化了的对最高权力的监督和劝诫,有合法的运作空间和公认的角色,因而有一定的豁免权。因此他们中许多人敢直犯龙颜,恃仗的是道德勇气、先贤古训、律法规制和公理民意,使皇帝不敢胡作非为。中国目前的制度安排缺的正是专职谏官这一环。中共党章中“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规定,是执行力的有力保障,但在决策力上缺乏议政的空间和对上级权力的制约。人大、政协表现得软弱无力,缺少骨气。知识分子在中华传统中是社会的良心,但现在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局面,被用津贴、头衔、官帽、科研基金,获奖机会等收买,大批沦为犬儒。中国大批新建的智库都归中宣部管,只有“议”而没有“谏”的功能,结果是只出“附议”。在权力淫威下,官场学界到处都是潜规则,圆滑处世哲学和机会主义;趾高气扬和奴颜媚骨并存。

“出出汗,红红脸”理想需要可靠的制度来保障,实践证明党内“民主生活会”并不可靠。毛泽东企望的“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之所以没能实现,也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谏官制度是中华老祖宗最高政治智慧的体现,不亚于西方民主的三权分立;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在权力高度集中、党内民主式微的情况下,中国有必要恢复谏官传统,振兴官场骨气。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亚所高级研究员

顶一下
(147)
89.6%
踩一下
(17)
10.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