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秦人墓葬 出土完整铜剑及透明液体

时间:2018-03-19 09: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昨天(18日)透露,为配合交通建设,考古人员在该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发掘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平民墓葬。出土遗物260余件,包括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昨天(18日)透露,为配合交通建设,考古人员在该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发掘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平民墓葬。出土遗物260余件,包括保存完整的铜剑及铜壶中保留的近乳白色透明液体。

据中新社报道,考古人员在一座秦人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铜剑一柄,通长60厘米。属于传统的“周式”长剑,一体连铸,束腰及八面体的剑身有很强的杀伤力。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秦人铸造铜剑,金属成分多为铜、锡及少量的铅、铁,属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大刃之剂”的配方。锡过多容易折断,过少硬度不够。合金原料要充分融合,达到相融以沫的程度才能铸造出一柄良剑。由于铜剑有“一寸长一寸强”的特点,增加长度而不折也成为长剑铸造的难点。

据报道,此次发掘出土的铜剑,刃部可见使用后留下的豁口,推测是一柄经历腥风血雨的实用武器。

考古人员在一座竖穴墓道双墓室秦人墓葬的铜壶中还有“意外”发现。

铜壶属于青铜礼器,是酒类液体的盛储器。按照周礼制度,墓葬中出土的铜壶,多与下葬过程中举行的“献祭”仪式有关,填埋时应该都盛有酒类。不过,受时间、铜壶质地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能留存下来实属“意外”。

据介绍,此次出土铜壶的口部以条状物覆扎有粗布,密封性极好,因此得以保留总量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液体。

检测后发现,液体中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物质。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每克4.83微克和每克2.40微克,属于酒类物质。

在陕西咸阳地区发现的秦人墓葬中,近年考古发掘已有两例铜壶内残存液体的情况。其中一例是秦贵族墓葬,与此次发掘属于同一处秦人墓地范围,专家推测也可能是酒类。

许卫红表示,根据青铜长剑的造型特点判断,其铸造年代要早于战国晚期。通体无断裂痕迹,剑身寒光闪霜、千年不锈,当时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可见一斑。

此外,此次发掘并经科学检测的酒类液体,经过2000多年仍存丰富的氨基酸物质,体现了当时的酒业酿造水平。这些考古发现记录的不仅是秦人生前好酒的习俗,更透射出秦帝国对周礼制度的延承,对研究秦咸阳城的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