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也介绍,北京市今年最大限度投入社会面治安秩序维护,在除夕当天出动82万余人防控燃放烟花爆竹,单是北京警方就出动直升机和3万2000人。结果除夕当天五环内“零伤情”“零火情”,五环外有七人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比去年少四成,五环外火情12起,比去年少一半。
50岁北京市民史春利受访时说:“小的时候见过市集里的烟花鞭炮着火,炸市。虽然没有人受伤,但回想起来还是很怕。”
为了安全和社会秩序年味或须让位
不过,希望在新年期间放烟花爆竹的市民还是不少。他们认为,没有烟花的春节,如同没有圣诞树的圣诞节,如同烧菜没放盐,寡淡乏味。
市民陈晓天在寒冷中排了三小时队才买到烟花。他告诉本报:“过年总要放爆竹才有年味。当周围弥漫着烟的味道,鲁迅小说《祝福》的感觉就来了。”
朝阳区五环边上的来广营烟花销售点,除夕出现长长的人龙,保安人员一度把铁闸关上以控制人流。为配合禁放令,全市烟花销售网点和烟花爆竹备货今年分别锐减82.97%和55.9%。这意味,想放烟花爆竹的民众得在网点排更长的队,还可能因为当天卖断货而要隔天再回来排队买。
这些排着队的受访者多数对禁放令不满。谢女士不忍心让四岁的女儿失望而来买烟花,却没想到得排这么久的队,还让她排出火来。
她说:“这是典型的懒政。北京为什么不学香港办大型烟花表演,由政府组织、企业赞助放烟花,让大家一起开心?我们只不过想热热闹闹过个年,为什么要让我这么折腾,烟花买得这么艰难、放得这么艰难?”
排在她后面的市民随后向她指出,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安全和社会秩序,烟花表演会吸引公众聚集,这将增加防控意外事故的难度。
中国首都值不值得为了增添年味,而冒着人身安全和火灾事故的风险,或忍受几天恶劣的空气质量?答案见仁见智。
史春利说:“以前社会不发达,只能靠放鞭炮取乐,但是什么都得进化。对我来说,回归根本,只要一家团聚就是过年,不需要别的。”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10日刊登评论尝试引导舆论接受禁放令。题为《没有爆竹声,年味依旧在》的评论指出,春联、年画、屠苏酒等传统文化元素,照样可以凸显年味儿。“蓝天下的一张张笑脸,比烟尘呛人、碎屑遍地更能体现新年新气象。”
以往,当中国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相对一致,群体内的所有成员也乐于参与同一套习俗。随着社会现代化,人们的需求和兴趣变得多样化,有人怀念传统热闹气氛;也有人渴望安静、安全,一套政策要让所有人满意越来越难。
北京市政府把严控烟花爆竹燃放,视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治理的体现,看来禁放令明年还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