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又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要求全国政法战线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惩治,重拳对付黑恶势力,并确保在今年农历新年前后取得积极成效。
学者:长时间“运动战” 可能破坏法治建设
尽管官方指令下达时间不长,各地都雷厉风行加入扫黑除恶斗争,并且在农历新年前纷纷亮出成绩单,让外界形成一场“运动战”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观感。
受访学者向《联合早报》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的黑恶势力,特别是长期以来基层的涉黑涉恶问题需要坚决打击,不过扫黑除恶一旦陷入运动化势态,不仅无助于长远上杜绝黑恶势力,甚至可能形成破坏法治建设的副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受访时指出,扫黑除恶能否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被打的黑恶分子是否得到公正审判和律师辩护,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他担忧,扫黑除恶一旦成为运动,可能成为地方官员的政治工具。“地方政府会不会利用这个,把自己不喜欢的人搞掉?比如老是鼓动人去上访,或是到政府门口示威的人。我不反对扫黑除恶本身,但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运动化的扫黑除恶也可能形成地区间攀比政绩,让一些地方官员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例如山东省就被披露为扫黑除恶下达指标,引发舆论质疑。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直言,运动式的扫黑除恶可能导致地方上为了政绩草率行事,在扫黑除恶过程中脱离依法办事的轨道,构成违法现象。他不讳言:“中央的部署很好,就是怕到了地方以后盲目执行,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央的意图。”
地方政府会不会利用这个,把自己不喜欢的人搞掉?比如老是鼓动人去上访,或是到政府门口示威的人。我不反对扫黑除恶本身,但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