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相亲老人有梦不累(3)

时间:2017-11-19 21: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相亲角满足年长者社交需求 社会学家于海认为,许多年长者明知到相亲角为儿女相亲效率极低,却坚持每周风雨不改这么做,说明为子女找对象可能只是出外活动的理由,他们实际上需要的是社交。 他指出,家长在相亲角可

相亲角满足年长者社交需求

社会学家于海认为,许多年长者明知到相亲角为儿女相亲效率极低,却坚持每周风雨不改这么做,说明为子女找对象可能只是出外活动的理由,他们实际上需要的是社交。

他指出,家长在相亲角可分享信息、生活经验、结交朋友,在这个层面上,相亲角功能如同广场舞或政府的社区项目,能将家中老人“拉出来”活动,“哪怕是种树、种水果或相亲,如果能被一项活动‘黏住’,有什么不好?”

于海觉得,许多老人从相亲角得到相亲之外更大的社交满足,当局因此应该鼓励或支持更多这类公共空间形成。

洪崖洞相亲角多年来都由民间自发组织参与,于海认为,这也反映出中国年长者私人生活的兴起。

他解释说,中国年长者以往高度依赖政府单位和组织,生活中许多活动都由单位集体安排;不过,1990年代中国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许多单位被解散,越来越多个人活动必须靠自己策划安排,退休年长者更是如此。

他认为,这个转变让中国年长者的私生活变得更活跃。“他们自己安排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需要的只是能活动的地方和公共空间。”

父母边为子女相亲边社交

如果说星期天的相亲角弥漫着些许暧昧氛围,星期六的相亲角则没有丝毫浪漫气息可言。

早上10时,这里已挤满数百名为子女相亲的年长者,有人举着介绍子女个人资料的看板,其他有兴趣的父母驻足询问,不少人还认真地拿出记事簿,边交流边做笔记。

62岁的彭青是星期六相亲角的熟面孔。她告诉《联合早报》记者,自己过去六年每周都到相亲角,算算有近300次了,目标只有一个:为37岁的大龄女儿找个伴。

彭青语带无奈地说,女儿是导游,常带队出国,因此特别难找男朋友。过去六年,她为女儿介绍了不少男士,但女儿宁缺毋滥,六年过去了还是单身。

她感慨说:“她觉得没希望了,但即使没希望,我们也要当成有一丝希望。”

但彭青这六年也并非完全白忙一场。她说,自己在这里结交了一大帮好友,“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儿女”,大家在相亲结束后有时会一同吃饭,不久前还组团一同到贵州旅游。

每周来到相亲角,彭青和一群家长好友都有聊不完的话题:“第一聊的是儿女,第二聊的是服装,第三聊的是包包。名牌包包我们也喜欢啊,这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80岁的王先生也是相亲角“常客”,来这里有10年之久。采访当天,记者见他步履蹒跚上下徘徊,问他到此的目的,他笑说:“没事儿,来玩!有合适就看一下,没合适就见老朋友。老了,很有时间,到处走路!”

社会学家于海认为,许多年长者明知到相亲角为儿女相亲效率极低,却坚持每周风雨不改这么做,说明相亲实际上可能只是出外活动的理由,他们实际上需要的是社交。

他指出,家长在相亲角可以分享信息、生活经验、结交朋友,在这个层面上,相亲角的功能如同广场舞或政府的社区项目,能将家中老人“拉出来”让他们活动,“哪怕是种树、种水果或相亲,如果能被一项活动‘黏住’,有什么不好?”

于海觉得,许多老人从相亲角得到相亲之外更大的社交满足,当局因此应该鼓励或支持更多这类公共空间形成。

洪崖洞相亲角多年来都由民间自发组织参与,于海认为,这也反映出中国年长者私人生活的兴起。

他解释说,中国年长者以往高度依赖政府单位和组织,生活中许多活动都由单位集体安排;不过,90年代起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许多单位都面临解散,越来越多个人活动必须靠自己策划安排,退休年长者更是如此。

他认为,这个转变让中国年长者的私生活变得更活跃。“事实上,他们自己安排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需要的只是能活动的地方和公共空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