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日前发布了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强调民生而轻民主自由,涉及政治改革的话题,只有寥寥数语。与此同时,近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中领导人在涉及香港部分的内容,明确了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
两者相对比,或许预示着未来香港的政治新秩序:拥有强大行政主导地位的香港政府,也将难以主导香港的政治改革与发展方向。未来香港的政改,将直接纳入北京的统一部署与计划之中;或者说,将属于中领导人对全球及中国政治新秩序全面重构的一部分。
北京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这一提法来自2014年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可以说,这是对北京治港地位与权力的总结性概念,也反映了北京过去20年治港思维的转换。“全面管治权”由国务院新闻办的政策用语,被正式纳入党代会的报告中,表明了北京对过去这五年治港工作与方向的肯定,也预示着未来治港方针与发展方向。
显然,这是对北京最初“制定”的“井水不犯河水”治港方针治理方式的替代。但这是由于对过去这些年香港治理效果的不满意,还是香港于大陆、于北京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变化?是简单出于对“一国两制”在香港治理体系的重塑,还是着眼于未来大陆与香港之间全面融合的考虑与计划呢?这些答案,现在可能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过去保留香港特殊的资本主义制度,目的在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窗口,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保留一个通道。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香港经济于大陆而言,重要性已经不如过去。
相反,鉴于香港成熟的法治与其他因素,在香港优先于大陆试行民主治理,既符合北京对香港的承诺,也可以为未来中国大陆基地省市转换治理方式提供借鉴。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主导这样一场政治改革。
倘若不是因为2014年占中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香港激进本土主义的出现,并演变成港独势力,主导香港政改的权力,应该还在拥有强大行政主导权的香港特首手中。但现在随着“全面管治权”的明确,北京取代香港政府,成为未来主导香港政治走向的唯一力量。香港政府在此议题上,恐怕只能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