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17年10月21日
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九大)日前开幕,中共总书记中领导人三小时半的报告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最令周边国家关注的,也许是他关于中国要发展成为强国的相关论述。
中共有“两个一百年”目标,一是要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则是要在2049年建国100周年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中领导人所勾勒出来的路线图,这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用15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从整体的论述看,确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主要重点还在于解决中国诸多的国内问题,确保经济在未来三十年的平稳运行。这需要一个相对安稳的内部环境。而要如期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向外扩展经济,推动“一带一路”的进程,确保经济巨轮能够在一片汪洋中继续稳速前行,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则需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有了这内外的双重需要,中国外交虽然在过去五年,已从邓小平时代所强调的“韬光养晦”转而趋向所谓“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还是得走和平友好的路线,并重复提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外交论述。
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外交有了更多投射其实力和影响力的资源,并在行为上体现大国姿态,这应是预料中事。中国为了发展和安全的需要,对外实行一些有别于过去的维护其战略利益的政策,也是势所必然的。
但过去几年来,中国在外交上经意或不经意所挥发的霸气,令周边国家感到不适,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难免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中国威胁论的散播。因此,中国要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确实必须剑及履及,履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从历史经验来看,称霸是有代价的,包括对一个国家资源和力量的长期消耗。客观来说,中国在现阶段,无论是经济力还是军力,都还没有称霸的十足条件,因而其主张“不称霸,不搞扩张”,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即使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后,成为自我定义中的强国,不称霸,或舎霸道而走王道,也是明智的外交抉择,否则将无法真正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
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以强凌弱;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这些可以说都是善意的外交论述,也是周边国家所期冀的,但更重要的是须有与之俱行的实际行动。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来,以最短的时间告别贫困,实现了让世人惊叹的经济发展,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三十年,中国还需要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才有望实现它的百年目标。对此,与其他国家协作,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中国要强起来,相信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中国的朋友们都乐见其成;而当中国真正强起来的时候,国际社会肯定也期待它能承担与其国力相等的国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