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发现,在央企中,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来源大致有四类:
-
其一,由央企中的高管交流任职。
-
其二,来自纪委系统(含中央纪委和地方纪委)和国资委系统。
-
其三,少数由专家任职。
比如中化集团纪检组组长张志强此前是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一汽纪委书记王昭翮之前是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
其四,来自国家其他部门。
比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纪检组长王耀东曾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纪检组组长徐吉明曾任审计署办公厅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大形势的变化,一些政策也开始出现变化。
以上,是上边提到的2010年文件中有关人事调整的一段表述。
文件还提到,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可以分管所在单位与纪检监察直接相关的工作。据《企业观察报》的说法,“身兼数职的纪检组长在央企普遍存在”。
“纪检组长是应该专职做纪检监察工作,还是参与经营工作?这其实是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位央企纪检组长曾对《企业观察报》说:“如果专职,可能会有更多时间去做纪检监察工作,但是,一个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纪检组长,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反过来,融入到企业中的纪检组长在具体工作中占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因身兼数职会显得更加忙碌。”
政策走向最终随着央企高管的不断落马发生了变化。
在2013年至少有14位央企高管被查的背景下,央企纪委书记的反腐职能也开始被上层强化。从2014年5月开始,央企纪委书记卸去兼职专司反腐。
以上,是央企内部反腐。
从外部来看,中央纪委也将央企列为反腐重点。
在2014年3月中纪委内设机构改革中,国资委和央企被单列出来,由第五纪检监察室负责对其进行监督执纪和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