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学者认为,南航事件本身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但却反映出过去传统的宣传和回应模式现在未必管用,同时也凸显了民众越来越不能接受制度以外的特权。
中共西安市委前天就“南航事件”及时回应并以谦卑口吻表示要更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但没有披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此未能完全说服舆论。
受访学者认为,南航事件本身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但却反映出过去传统的宣传和回应模式现在未必管用,同时也凸显了民众越来越不能接受制度以外的特权。
根据南航西安分公司党群工作部本月9日的新闻稿,该公司7月26日接到来自西安政府的电话,要求南航在8月6日从西安飞往成都的班机上,为66名政府官员安排前11排座位,并与普通乘客进行隔离。南航不但满足了要求,还在发现政务团里有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西安市市长、西安市政协主席后,主动推荐他们坐公务舱。
这篇新闻稿的用意是要显示南航如何“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但却引起民众批评南航为官员提供特殊化待遇。新闻稿也让南航的尊贵客户——西安市领导陷入尴尬局面。
南航紧急撤回新闻稿,并在前天解释,官员没有提出靠前坐和与普通乘客隔离的要求,新闻稿内容是个别人员在不了解情况下,草率编发了不实的信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前天发表的批评文章也被撤。
西安市委前天也进行紧急公关抢救。据西安市官方微信公号发布的消息,西安市委常委12日在总结学习考察活动的扩大会上提到,要把这次网络舆情“看作是为我们敲响了一次作风建设的警钟,敲得及时、敲得必要”。
市领导也表示:“要感谢媒体对西安干部作风建设的关心、监督和帮助。要举一反三,自我反思,多从自身找差距。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更加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要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按照铁军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时评人陈杰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西安市委在扩大会议上说要正视批评,但同时封杀了网上的批评文章,包括《人民日报》的两篇文章,似乎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他说:“人或机构,正确对待批评的基本前提是,要能够容忍批评意见的存在。”
不把民间舆论放眼里 只会弄巧反拙
据陈杰人观察,西安市委公号特别提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陕西分社领导也参加了12日的扩大会。他认为,公号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显示市委已取得两家央媒的理解和支持,并希望通过两央媒领导引导其他媒体的态度,不要继续就此事提出质疑和批评。
陈杰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把民间舆论放在眼里,只会弄巧反拙,再次招致舆论质疑和批评。
有分析指出,西安市委在回应里始终没有证实,到底有没有提出特别安排的要求,而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含糊说法交代,似乎有欠诚意。也有声音批评,官方该给的信息没给,给的信息又与实际的做法不符,结果虽然及时做出了回应,但却成了处理公关灾难的反面教材。
航公公司和旅游界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团体在订票时提出座位安排的要求再平常不过,航公公司一般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要求,但未必每次都能随顾客所愿。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向本报指出,官员出差时如果是为了方便在旅途中讨论公务而希望坐在一起,那也无可厚非。另外,自从中央八项规定不允许公务员坐商务舱之后,官员若为了最短时间内集体上下飞机而要求坐在前面几排,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任伍认为,民众对此事有意见,主要是出于对官商权钱交易的不满,另外民众也认为官员享有特权是过去的事,现在应按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按先来后到的次序让乘客选座位。
他认为,航空公司如果有一套让一定级别的官员或企业领导享有特别安排的制度,应公开解释这套制度,这样民众或许才比较可以接受和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