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考定终身困境 高考制度革新首批学生今天赴试

时间:2017-06-07 09: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高考将从今天拉开帷幕。在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家长和全体师生昨天来到学校为参加高考的考生加油呐喊,低年级的学生向送考大巴亮出大拇指,整个助威队伍绵延超过一公里

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高考将从今天拉开帷幕。在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家长和全体师生昨天来到学校为参加高考的考生加油呐喊,低年级的学生向送考大巴亮出大拇指,整个助威队伍绵延超过一公里。(中新社)

首批经历了中国最全面高考制度改革的学生今天将走进考场,一些教育专家对这次改革评价积极,认为“新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困境,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的成效初显。

中国是在201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被视为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在高考制度上做出的最为全面和系统的改革。

根据上海、浙江推出“3+3”的新高考方案,高考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及外语这三个必考科目的成绩;二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选三科的成绩。

浙江学生还能享有多次考试的机会,例如外语能考两次,学业水平考试的自选三科也可一年两考。这纠正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分散了学生在高考期间的压力。

新高考方案也取消了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自行搭配考试科目组合。

新制度广受学生欢迎

据说,这个改变广受学生欢迎。新华社昨天报道引述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改革后浙江省选择纯理科的学生由60%降至17%,选择纯文科的由40%降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选考科目。另有分析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跨领域的工作,兼具文理科知识和思维模式的毕业生更能适应和胜任。

在“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即统一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加入综合素质评价的非分数指标,是为了破除“唯分数论”的弊端。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告诉新华社,这种招生取向撬动了中学育人模式的重构,高考改革释放出多元化招生的信号,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如社团表现、学术创新和体育竞技等。

不过教育界人士还在观望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效果能有多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高校按综合素质自主招生的名额毕竟有限,高校的录取制度还是偏重于按总分录取,所以总体上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还是更关心核心科目的分数。”

这一轮高考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上海、浙江在落实改革时作了很多摸索和尝试,过程并不完全一帆风顺。

取消传统的文理分科后,可以更自由选择科目组合本来是好事,但没有及早规划职业的学生面对选科时则倍感茫然,有的甚至多次要求修改选考科目。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师杨春林告诉新华社记者,高考改革倒逼学生和家长提早关心人生规划的问题,学校也为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指导。

取消文理分科为学校教学管理带来的挑战是,需通过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学习等灵活变通模式,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科目组合的需要。在两年多来摸索和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学校难免出现某类教师短缺或过剩的问题。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熊丙奇综述,为顺应社会的变化和人才发展的需要,高考制度过去40年一直在进行调整,主要结果是让学生在科目、考试和学校方面拥有更多选择权。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让一代代年轻人重新把精力投入在学习的正常、健康轨道。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高考仍然是凭实力改变命运的路径,高考制度又承载复杂的功能,既要选拔精英又要把教育资源分配给较弱势地区或群体,因此每一轮高考改革都引起密集关注和争议。

新高考方案也取消了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自行搭配考试科目组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