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综合讯)河南省2012年启动新型农村“万人社区”建造工程,近日被媒体曝光因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多达1366个农村社区面临停建“烂尾”窘境,损失额高达6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23.81亿新元)。
据《新京报》报道,河南省2012年末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计划,宣布建造3250个新型农村,为村民提供统一自来水、暖气、学校等城市设备的新楼房,承载人口据称超过3000万。
河南省2011年11月召开的党代会中,“新型农村”被定位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有助于提升河南省相对滞后的城镇化率。
然而,时隔超过五年,多项工程仍停滞不前,一些竣工的房屋则无人居住。以许昌县双楼张村为例,新社区的31栋新楼房如今整齐排列,草坪和路灯等设备也俱全,却一户人家也没有。
报道指,建造新型农村一大障碍是资金不足:河南省财政厅原先筹资10亿元,但这笔钱不足以应付全省几千个社区的需求,各地政府必须各自筹资,一些地区甚至违规整合涉农资金,将政府专项资金归入“万人村”建设,并吸引社会资金,形成连环债务。
即使是建好的社区,也因房价太高而乏人问津。据知,乡政府未提出具体拆迁补偿政策,像是20多万元一套的别墅,只有少数有财力的村民才会购买,一些房子因此违规卖给外村或外乡人。
此外,一些村民也对耕地被占用感到不满。一名尉氏县郭家村村民声称,当局以建社区为由租用她家耕地,但未经她同意便将她的农作物清除,政府之后虽给了一栋社区别墅,但她没钱装修,结果别墅空置了三年。
河南省新型农村烂尾问题近来引起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注意,其去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便提到“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遗留问题不力”的问题,要求出台整改实施方案。
据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已提出方案,要求力争今年底前解决60%新型农村社区涉及土地管理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昨天发表评论说,任何美好蓝图都应有依据,河南以农业立省,大部分农民收入依靠种地,在缺乏产业支撑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很难迅速实现非农化,强行将农民驱赶入“万人村”并支付高额购房成本,既不现实也不方便。
评论指,计划首先应取得农民同意并循序渐进,“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景看上去很美,但农民不可能一夜间承担起“城市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