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在贸易全球化与价值全球化反差中

时间:2017-01-22 07: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北看记 韩咏红 hanyh @sph.com.sg 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下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在本周五就职;中国顺势扛起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用规劝式的

早点

北看记

韩咏红

hanyh

@sph.com.sg

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下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在本周五就职;中国顺势扛起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用规劝式的语言说,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也警告打贸易战必然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

中国领导人也对国际社会疾呼,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针对气候问题大家必须合作,为子孙后代负责任。

在保护主义在国际上蔓延之际,中国的开年外交取得了成功,不少人乐见中国担起自由贸易旗手大任,将自身命运和全球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对特朗普发起隐隐攻势。

不过,好些西方媒体也流露出五味杂陈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庆幸有个大国能站出来捍卫自由市场经济,敢于“呛话”特朗普,像与特朗普关系紧张的美国主流媒体,许多都突出了“特朗普被批”这一点。

另一方面,西方舆论对于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捍卫者、西方自由经济“拯救者”的新形象也难以接受。他们质疑:一个曾经执行计划经济,至今掌握庞大资源,又强调对内意识形态管控的执政党,能成为自由经济的旗手吗?

《纽约时报》就直言,中国不适合担当开放与互联互通的守护者。达沃斯论坛前夕,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也发表声明批评,中国给予外国公司平等待遇的政治保证经常让位于保护主义倾向。这应该不仅仅是德国大使的个人意见,德国大报《南德意志报》本周也批评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实际上在逐渐减低,政府承诺的改革没有兑现,国内还出现反西方的势头——“西方逐渐被妖魔化成新敌人”。

上述的质疑,分别涉及到两个层面:经济全球化与价值理念的自由化,两者不完全一样,却有关联性。

在经济全球化方面,不可否认中国已在相当地融入到原有的国际贸易体系,它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受益者者,如今要“升级”为这个体系的维护者,可说顺势而为。当然,中国的这个角色要得到实质认可,它需要进一步以身作则,对外界指其不开放市场的批评,做出实际回应。

就在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20条新措施,包括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这些关键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为中国的“达沃斯亮相”背书,也说明中国捍卫自由贸易,不是光说不练的。

然而,在价值理念的“全球化”方面,中国的认同就十分有限与暧昧。说其“暧昧”,是因为中国官方从未公开反对自由、民主、人权、司法独立等价值观,反而多次澄清中国也拥抱民主、人权、司法独立等价值。但是,政府高官时而呼吁抵制西方民主,西方式的“司法独立”,就让人感到混乱与矛盾。今年开年,新一场论争刚打响了。

中国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近期要求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与司法独立,他提到了“司法独立”,尤其让人混乱,因为2014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明明写着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由此可见,周强论述的重点不在于中国要放弃追求建立依法独立审判的制度,其真正的底色是“反西方”,防范西方思潮直接或间接颠覆中国现有的制度。按理说,一个人对“防外”心理的强度,与其自信心往往构成反比,“反西方”话语如此张扬,如果不是跟风,就是显示了体制内的焦虑。

这是中国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时面临的尴尬——它在价值观上却是“保护主义”,提防以西方思潮主导的全球化价值会威胁中国的现有制度——简而言之即中共领导地位,官方称之为中国制度的最大特色与优势。其实,虽然在具体实践中还有非常多问题待解决,但中国的这项“特色”与民主、人权、法治未必绝对矛盾,无须老是强调中国与西方的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要带头捍卫自由贸易,还是值得充分肯定与支持。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已十分泛滥,需要更多的开放、包容、和谐氛围。中国当然不会放弃现有制度,但随着它在国际外交场域高调出击,它会不会像过去一样通过积极对外开放来实现自身的开放,减少“防外”和与西方价值观的对立姿态,多展示自信风范?一些人士在期待,也有人在观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