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透视
正在痛苦转型的中国经济,在2016年年尾遭遇“黑天鹅”,美国共和党人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意外胜出,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可能面临重大转折。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国内一直有一股强大声音,将经济不景气归咎于中美贸易的失衡,以及美国大量工作机会流失到中国等低成本国家。身为民主党人的奥巴马总统,虽然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提振美国经济,但总体而言,在其执政八年时间里,除了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之外,奥巴马并没有推行过于激进的对外经济政策,以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
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无论在竞选期间还是在胜选之后,均高调表示改变失衡的美中贸易、推动制造业工作机会回流美国,将是他经济与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有理由相信,特朗普的这些说辞并非简单的竞选口号,一旦付诸实施,可能会使不明朗的中国经济前景雪上加霜。美中之间不仅存在爆发“贸易战”“货币战”的可能,而且更会打乱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特朗普胜选的重要因素,在于他对全球化现状的描述,迎合了很多美国选民心中的想法。特朗普并非反对全球化,而是表示在目前世界贸易体系下,一些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通过人为压低汇率、政府补贴、放松环保管制和劳工保护(以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不公平地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从而获取巨额的对美贸易顺差和大量工作机会。他解释这是美国经济长期低迷、许多人找不着工作的根本原因。
特朗普的这些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彼得·纳瓦罗(PeterNavarro)执导的《致命中国》(DeathbyChina)这部纪录片中。特朗普已提名纳瓦罗领导刚刚成立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该组织被认为将和美国商务部一起,应对美国面临的各种不公平贸易。
纳瓦罗和特朗普执政团队里的诸多对华鹰派一样,认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不足以保护美国利益,美国有必要通过采取征收关税等单边措施,来限制从中国的进口,缩小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同时采取减税等措施,促使美国跨国企业将生产线重新设在美国,推动制造业工作机会的回流。
与奥巴马政府采取TPP谈判的多边手段应对贸易不平衡的策略相比,特朗普团队强调用单边经济手段直接针对中国。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建议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收取45%的关税,虽然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将此承诺付诸实施,目前尚不明朗,但从特朗普精挑细选的经贸团队阵容来看,对华鹰派占了主导地位。
美国候任商务部长罗斯及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纳瓦罗在中国问题立场上持有类似立场。罗斯和纳瓦罗同属美国经济圈知华派,对中国情况相当了解,但观点激进,两人曾在媒体上联合撰写文章,抨击WTO体制的软弱无力,根本无法防止中国等成员通过操纵货币、盗窃知识产权、血汗工厂剥削劳工以及污染环境等不公平手段,从美国夺取工作机会。
在当前美国中低收入群仍然对经济现状严重不满的情况下,这样的说辞很有吸引力。这也是特朗普能够赢得大选的重要民意基础。因此,特朗普上台后,对华大打“关税牌”“反倾销牌”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在海外的跨国企业也可能慑于政治压力,开始往美国回迁生产线。
即便没有来自特朗普的政策压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本身已反映出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失衡,曾经是中国商品最大购买者的美欧消费者,已经在财务上不能承受来自中国的滚滚商品洪流。
中国出口在过去五年里已经是举步维艰,大幅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和改革措施,旨在减少对外贸的依赖,增加国内消费和产业升级。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经济进入平缓增长的“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国内债务问题和资产泡沫问题反而日益严重。如果特朗普确实兑现承诺,在经济政策上对华强硬,中国现有的贸易顺差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依赖出口的产业会雪上加霜,加速目前已经出现的制造业外迁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显著问题,是国家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已经从高峰时期的4万亿美元左右下降到当前的3万亿美元。如果人们预期特朗普的大棒会指向中国,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外流出中国,加速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住外汇储备和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可能会增加外汇管制和市场干预,那样就会为中国现有的市场化改革蒙上阴影。
对于东亚模式而言,保持相当的贸易顺差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一环,但这种策略往往会加剧和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矛盾。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美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美国于80年代中期施加压力,与日本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市场更大幅度向西方开放,美日贸易摩擦减缓。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大量产业转向海外,经济陷入低速增长期,但环境污染等问题出现好转。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也经历类似发展历程,最终通过产业升级和扩大进口,将经济维持在低速增长的较高水平。
中国复杂的国情意味着这种转型可能将更为痛苦。特朗普政府的施压可能会延缓中国国内的改革进程,在贸易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能会重新回到扩大国内基础建设投资、保住传统制造业的老路,去产能、去杠杆等改革措施可能会被迫延缓。
对于中国决策层而言,当务之急是与特朗普政府尽快达成经贸领域的谅解,通过适度扩大进口美国的商品、服务和放松外资管制等措施,来确保中美双赢局面的出现。
如果中美两国执意在经贸问题上硬碰硬,则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球产业的再平衡似乎不可避免,对于美中这两大经济体而言,应当尽量使这一过程变得平缓而稳定,否则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很可能出现大幅震荡,甚至危机。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