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有大行负债荒令全市场资金承压 中国央行或难作壁上观

时间:2025-02-25 11: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彭博社

中国央行容忍银行间资金面紧平衡的策略虽有稳汇率、调利率的“一石二鸟”之效,但面对紧平衡可能引发的负反馈,央行这一策略或难持续。

作为中国银行间市场回购资金融出的绝对主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着“负债荒”的困境,直接造成了本轮银行间资金紧张。据知情人士表示,数据显示大行在二月中时融出资金较去年日均融出量减少约三分之二。与此同时,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在上周一度升至近两年来高位。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对资金面紧平衡给予了默许态度,本月多数交易日都通过质押式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这既可为维稳汇率创造有利条件,亦有助于倒逼此前过快下行的国债利率向上回归,可谓“一石二鸟”。然而,如果央行长期维持偏紧策略,银行负债端可能进一步承压,恐陷入大行进一步减少资金融出、乃至于掣肘信贷投放的负循环局面,中国央行或需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策略。

“资金紧主要是央行的态度问题。”澳新银行资深策略师邢兆鹏称,因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较好,且特朗普留给中国一个时间窗口,因此央行可以通过暂时收紧资金清理风险因素,他预计二季度起央行态度或有所松动,“现在的收紧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放松。”

中国央行未立即回复彭博新闻社的置评请求。因信息未公开,知情人士不愿具名。

“负债荒”主要体现在大行的存款增加规模下降。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月存款仅增加2.1万亿元,这一增幅仅为去年同期的六成,且创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

大行存款流失,一是因为去年数轮存款降息令存款利率对居民吸引力大幅降低,二是因为同业存款自律机制落地使得银行存款面临新的压力。根据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发送的报告,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银行同业存款累计减少4.3万亿,基本上全部来自大行同业存款减少。

据媒体报道,个别小银行今年已经逆势上调存款利率争夺存款,部分存款流向小银行或进一步加剧大行负担。而随着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走高,AAA评级3个月期同业存单利率升至去年4月来最高,银行想通过同业存单弥补资金压力亦面临成本上行的挑战。

去年四季度银行业净息差降至1.52%的历史低位附近。杨业伟在报告中称,资金价格上升带来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而同时资产收益下降带来净息差的下行会加剧银行经营压力,银行经营可能产生亏损进而会导致银行选择缩表,减少信贷投放,加剧基本面的压力,因而“目前并不支持资金持续大幅度收紧。 ”

债基压力

中国央行维持资金面偏紧不仅令银行日子难过,也给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带来了压力。今年前2个月1年期国债收益率升幅势创2020年来连两个月最大,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去年12月来高位,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已有超过1200只纯债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负,达到纯债基金的半数以上。

“短期仍需要关注赎回负反馈风险,”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伟在报告中预计,资金面持续收紧的可能性不高,可等待资金面转松带来的交易性机会。

中国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是央行此轮收紧资金的最佳注解。随着2月末逾3万亿资金大考来袭,周一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逾千亿,为本月来最大。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缓解、长端债券亦震荡走弱,央行已到重新评估收紧资金面政策的时候了。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