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月23日举行的德国大选结果一如选前民调,异军突起的极右翼另类选择党得票率20.8%位居第二,仅次于右派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28.5%。由于德国所有主流政党都同意排斥选择党进入政府,基民盟必须再次与得票率第三的中间偏左社会民主党组织联合政府。德国政治右转,反映当下世界各地萌生的社会现象,民众情绪趋于悲观、保守和排外,并且对建制派精英的政策产生强烈的不信任和不满。这也与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所代表的逆全球化趋势相呼应,对各国政府构成改革和改变的压力。
选择党的崛起主要源自德国选民普遍不满原社民党联合政府的政策,包括纵容非法移民推高犯罪率、绿色能源政策推高生产成本和生活费,导致结构性经济衰退以及年轻人失业等。此外,特朗普执政后表现出对欧洲安全顾虑的轻视,加上德国在结束俄乌战争没能发挥应有的领导力,让选民更为焦虑不安。德国建制精英对回教移民展现的高度包容,甚至不惜以“恐回症”等“仇恨言论”为由,逮捕批评回教的德国公民,让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对欧洲和德国伤害西方共同价值观的批评,引发不少舆论共鸣。
现任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排名第三,只获得16.4%的选票,是自二战以来最差的成绩。同样左倾的绿党获得11.9%的选票,跌到第四位。这也是为何有望出任新总理的基民盟领袖默茨说,德国疯狂的左翼政治已经结束,并誓言尽快组织新政府,采用核能,收紧移民和难民政策,来回应民意诉求。德国左倾建制派政党得票率普遍下降,选票都流向政治光谱的左右两端,除了选择党大有斩获,包含共产主义分子的左翼党得票率也增加3.9个百分点,意味着社会撕裂恶化。
面对来势汹汹的极右翼崛起,代表建制精英的默茨新政府对外必须摆脱安全上依赖美国、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外贸上依赖中国市场的困境,对内则要改善移民和治安问题,提振经济和解决失业,挑战多重且艰巨。默茨承诺将尽快与其他主流政党协商组织联合政府,只赢得208席的基民盟加上社民党的120席,就能达到超过国会630席半数316席的328席。与上次联合政府不同,默茨如今不必与左倾的绿党妥协,在制定政策时能更有效回应新民意诉求,化解选择党的挑战。
另类选择党不但在创历史新高的约84%大选投票率中,得票率比上届增加一倍,还在18岁到44岁年龄层选民之间的得票率超过20%,在未来继续壮大的潜力不小。这意味着默茨政府如果没能有力回应民意,选择党在下届大选恐怕有望成为第一大党,甚至执政联邦政府。德国经济在2024年萎缩0.2%,连续第二年负增长;1月份失业率高达6.2%。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不到默茨的2%目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上俄乌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都让新政府雪上加霜。
默茨在选前的1月底打破禁忌,与另类选择党在国会携手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旨在表态阻止非法移民包括寻求庇护者进入德国,引发数以万计的民众示威抗议,加上选前发生一连串由移民发动的恐怖袭击,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排外情绪,也表明解决移民问题的迫切性。默茨的联合政府若没能有效解决移民问题,建制精英的政治信用恐怕会彻底破产,遭德国选民唾弃。踌躇满志的选择党领袖魏德尔表明,如果联盟党发出“合理的组阁建议”,会考虑接受。
德国选举结果显示民主国家的政治右转趋势方兴未艾,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孤立主义、排外情绪等逆全球化的思潮风起云涌,世界经济细致分工的现状越来越难以为继。右翼政党目前在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瑞典等九个欧洲国家执政,法国国民联盟和英国改革党等极右翼政党也民意飙涨。与极端宗教恐怖主义一样,任何政治思潮都能通过互联网无远弗届地传播。新加坡政治虽然一直坚持理性中道,却不能忽视极端思想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在今年将举行全国大选的敏感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