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台军汉光演习期间基隆弹药库发生爆炸,事后传出现场缺乏急救装备,官兵靠自购止血带才救回同袍一命。又有官兵爆料,新式急救包要供检查,不许擅用。此前,也有网友质疑制式抗弹板的效力,台湾国防部辩称标准比照国际;但绿委举行记者会后,国防部立刻改口称要重新检讨标准。虽是两件小事,却显示军方公信力长期不足,这对国防安全的伤害并不亚于解放军扰台。
近年军中常自嘲是“全台最大弱势团体”。意指军人动辄得咎,社会上司空见惯的偏差行为若发生在军人,立刻饱受舆论挞伐。军中发生意外,外界往往作不利推测;例如洪仲丘案和阿帕契事件,司法调查后,发现“国防布”等阴谋论多为妖魔化的无稽之谈。对此,官兵常有“有事军人干,没事干军人”之叹。
一般大众对军中事务往往既熟悉又陌生。两岸对峙情势下,军事议题变得热门,曾服兵役的男性便惯以自身经验比附联想;而媒体流量挂帅,乐得迎合民众情绪产制相关内容。然而,台军是全台最大科层体系,多数成员并不清楚其他部门状况,尤其军中软硬体多年来已有大幅变化;人人俨然是专家,其实常谈不到要害。
哗众取宠自不可取,但军方许多作为也等于鼓励外界消费、霸凌军人。台军一大恶习,首推唱高调而不崇实。作为公民,官兵的权利义务与一般民众无异;但军中却认为军人须扮演社会楷模,须比一般公民具备更高私德,一旦有军人犯下酒驾或桃色事件等,动辄汰除出军。试想,官兵眼见高官染婚外情依旧升官,同袍一犯错就遭“职场死刑”,怎会服气?负面个案被不合理放大的结果,便衍生黑函爆料横行。
台军“造假”的印象由来,主要在装备妥善率长期偏低,每到检查就要粉饰。日前“急救包不准用”的传言未必属实,但符合许多人的刻板经验。再如抗弹板事件,防护力与便捷性本就必须交互取捨,军方坚持标准未必有错;但政治人物一表态,国防部立刻前倨后恭,自然让军伍内外更轻视上级的专业和担当。
“有编制无装备”或“有装备不敢用”,都是不重视后勤所致。若器材故障送修遥遥无期,主管自然会把装备“供”起来不用。看近日审计部的报告,过去五年回送报修的战甲车夜视镜,仅三分之一修复,其中三分之二超过一年。其关键零件“光放管”,美方十年前即已停售,六年前已无库存,至今问题仍未解决。面对无米之炊,部队训练品质必定打折,官兵心中负面记忆更可能永远残留。
国防预算长期低估作业维持费,则是问题核心。引进新武器被视为“重大政绩”,但要花多少钱去养装备,即少人过问。近年美国对台军售,五角大厦公布之金额往往明显高于台方编列之预算,例如M1A2战车价差即达三分之一;其中玄机,正是政府选择牺牲周边辅助装备与后勤零附件等开支所致。
近年,军方多次动用预备金采购机舰油料与零附件,可见军中惯于低估开支;一遇解放军扰台,立即捉襟见肘。进一步说,台军近年大量外购或自制新装备入列,固有助于提升战力;但若作业维持费无法赶上,眼前的军容壮盛很快就会东折西损。
《论语》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任最重要。台军武德也包括“三信心”:信仰长官、信任部属、自信。建立国防信心需要物质条件配合,确实达到足兵;国防部不能为迎合上意,一再践踏自己的尊严。如此,台军才能摆脱“最大弱势团体”的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