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展:免费洁净能源时代到来了吗

时间:2022-12-27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黄一展

美国能源部科学家12月13日宣布,在核融合(又称核聚变)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人类将有机会在不远的将来,使用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能源部长格兰霍姆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果,并可以促使更多的研究与发现。

核融合到底是什么,这个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其实人类早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在1953年被当成武器做出的氢弹,就是首次在地球上进行的核融合反应,只不过反应过程太剧烈。如果要应用在一般的能源供应,重点是如何准确控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不是透过爆炸。

所谓的核融合,与比较常听到的“核分裂”不同,后者就是大家习以为常又避之不及的核电厂,主要是利用中子撞击一颗较重的原子(例如铀元素),重原子就会分裂成两颗较轻的原子,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而核融合的原理刚好反过来,是把两颗较轻的原子(例如氢)对撞后,强迫它们“黏”在一起,过程中一样会放出能量,且是核分裂的四倍之多。至于释放出能量的来源,两者皆是来自反应过程中因原子分裂或融合所减少的质量,也就是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互换公式:E = mc2。

一点点的质量转变,所产生的能量是极其巨大的。以核电厂里面的铀-235分裂为例,1公克的铀-235完全发生裂变,减少的质量大约为0.09%,也就是0.9毫克,却可以释放810亿焦耳(J)的能量,太多单位名词太抽象吗?没关系,换算一下,若以平均每公斤的煤标准热值为7000大卡,1大卡约为4180焦耳,则仅仅1公克的铀-235就相当于燃烧了2.76公吨的标准煤(可提供2万2500度电),更别说能量释放率更大的核融合反应了。

至于要解释核融合,我们可以先稍稍科普一下高中物理化学对微观世界的描述:世界万物是由原子构成,它由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质子与中子在核心,电子则在外围绕圈圈。而在量子力学的尺度下,除了电磁力之外,原子还会具备一种称为“核力”的力量(放到宏观的尺度,姑且比喻为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吧),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

带相同电位的粒子彼此是会相斥的,所以要强迫两颗原子碰在一起,必须让“核力”大于相斥的电磁力才行。而最佳的原料,首推自然界与宇宙中存量最多的氢原子,如果能用极高的温度与压力,让氢或重氢(氢原子的同位素:氘、氚,但在自然界含量较少)碰撞在一起,原理其实就和太阳产生能量一样,就可以有源源不绝的能源,这也是为什么核融合又被誉为“人造太阳”。再说,比起现行核电厂的核分裂,核融合这种用氢来反应后的产物也相对“干净”。根据其反应公式:“氘+氚→氦+中子”来看,氦气本身不具危险,虽说释放出的中子可能会被其他物质吸收,从而导致该物质具备放射性,但也相对微量,跟铀-235相比,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显著的伤害。再加上,即便氚也有放射性,但半衰期只有12年,即便发生泄洩漏,感觉也还是风险可控的灾难。

既然这么棒,为什么始终尚未全面商用化呢?原因就在要控制稳定的能量释放,实在太困难了。要知道,当年的氢弹试爆,也是先引发了核分裂,创造出足够高温的环境,才让核融合能够发生,并进一步产生连锁反应,放出巨大破坏性的能量。要控制这股力量以细水长流的方式释放,目前科学界有几种主流做法:分别是环磁机、国家点火设施、离子束融合、缈子融合与冷融合,而最近新闻上美国取得的进展,就是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所尝试使用的国家点火设施。

关于其他几种控制核融合的方式,本文就不多赘述,推荐一本书给感兴趣的朋友,由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穆勒所著的《给未来总统的能源课》(Energy for Future Presidents),书里详尽介绍了环磁机、离子束融合、缈子融合与冷融合等机会与挑战。至于国家点火设施到底点了什么火?那并不是真的“火”,而是把190多束超高能量的激光,全部冲向一个顶针头大小、内含氢同位素的容器中,借此创造出近1亿度的高温环境,让原子发生融合反应。

眼尖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聚焦激光也是相当耗能的,如果用N+1的能量投入,却只产生N的能量输出,那根本是在搞笑,所以上面的美国科学界才会大力宣传,他们这次的实验结果,在他们操作的核融合反应中,产生了3.15兆焦耳(MJ)的能量,大于其激光所用能量2.05兆焦耳,也首次达到所谓的“能量净增益”。不过,这个说法有点偷吃步,因为仅计算了使用激光的“直接耗能”,但没把驱动激光装置与整套系统的耗能算进去,如果纳入全部总体投入的能量,其实高达300多兆焦耳,能量转换率只有1%左右,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这也是《给未来总统的能源课》一书中提过的一个笑话:核融合是未来的能源,且永远都会是未来的能源。当然,每次实验都会积累前人的经验与努力,而随着各国政府与民间加大投入,例如由35国政府集资约220亿美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炉”(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等计划,相信在多几次“重大突破”之后,人类确实有机会掌握核融合技术,用于供应大多数人们所需的电力。

既然《巴黎气候协定》已定调净零碳排是永续发展的必要路径,降低石化燃料与二氧化碳,提升绿能占比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现阶段的太阳能、风能都有看天吃饭的局限性,而勉强被欧盟列为绿能的核能与天然气也都有明显缺陷,若核融合技术可以成为再生能源的主力,对于洁净电力的进展,绝对是大大加分。

作者是联合国资讯科技处顾问

每次实验都会积累前人的经验与努力,而随着各国政府与民间加大投入,例如由35国政府集资约220亿美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炉”等计划,相信在多几次“重大突破”之后,人类确实有机会掌握核融合技术,用于供应大多数人们所需的电力。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