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美俄之间一种另类的核军备竞赛一直都在悄悄进行着,从未停歇;核讹诈——甚至准备必要时使用,也没了禁忌。但人们活在核阴影底下,却浑然不觉。
自从“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从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上空投下,77年过去了,人类再没动用过这个终极武器。
核技术是和平、美好的,用来发电干净又高效,是我一向的认知。至于核冬天,不过是科幻小说的故事背景交代,或电影里的开场白。总之,有生之年,应该不会看到恐怖的蘑菇云,又在哪座或哪几座城市爆裂开来吧?我是一直这么想的。
但俄乌战争的事态发展,让我产生了怀疑,包括前一阵子的攻击核电站,互指对方预谋使用带放射性的脏弹,俄罗斯甚至举行了大规模核军力演习。普京更一度警告,将动用一切可动用的手段,来保护俄罗斯与俄罗斯人民——包括已公投加入的乌克兰四个州?一切可动用的手段,是核武器的明示?
原本万一发生的概率,突然变成了千一,还是百一了吗?
我也原以为,该让人担心的,不是“核七”或N-7俱乐部里的美、俄、中、英、法、印、巴,而是没有会员证的以色列和朝鲜。前者明明拥有核弹却始终不承认(也不否认),而且打仗对它来说如同家常便饭。后者则怕全世界还有人不知道它拥有核导弹,而且烂命一条,你不知“伟大领袖”什么时候不高兴或因着什么原因,就真把核按钮按了下去。
在N-7里,中、英、法、印、巴个别拥有的核弹数量就两三百颗甚至更少,平时主要用来撑门面,有麻烦时给自己壮胆兼吓唬对方,例如印巴这对世仇,真使用的话无疑是自杀,它们都只能算是银卡会员。美国和苏俄才是真正的金卡大玩家,他们据说各有五六千颗核弹,加起来占了总数九成多,全部投放可以毁灭地球好几轮。
但因为能“相互保证摧毁”,冷战时期,彼此还算克制,说不好听是恐怖平衡。当条件都具备时,甚至可以同意一些“不扩散”或核裁军原则。至于面对各自的其他对手,往往强弱太悬殊,国土和国民没直接受到威胁,或者收益根本不符合成本——这个成本还包括会给自己国家和个人留下千古骂名,而很少会考虑核武器手段。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美国打越战,几乎什么武器都使上了,来到全盘皆输时,也没有动核子弹的念头,一脸灰溜溜撤离就算了。苏联同样的,在阿富汗泥足深陷,越打胜利越渺茫时,也没有祭出核子弹。要知道,这可是一场最后间接导致整个苏联解体的大败局。
万万没想到,进入后冷战那么多年,针对一个无核国,而且是在一个已开战的情境中,发出核恫吓的,竟是金卡会员、苏联核武库的继承者俄罗斯!
前苏联对核武戒慎恐惧
其实回溯历史,穿过西方宣传的迷雾,苏联的反核武立场要比美国更鲜明、也更有说服力。它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率先主张不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支持划定无核区和全面禁止核试验,甚至提过一个奇想:应该将核武器交由联合国控管。
究其原因,是在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抗衡中,苏联主要站队第三世界国家和弱小民族,揭橥反帝反殖大旗以争夺道德制高点和人心,因此懂得收敛、笼络,很少仗“核”欺人。当时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对于西方,也更愿意展开和平竞争,甚至倾向于修好。
至少可从两件事,看出苏联决策层对核武的戒慎恐惧。一是认为毛泽东好战,曾有过和美帝打核战争,“中国六亿人死三亿没关系”的狂言(中国政府驳斥是苏联断章取义,甚至刻意造谣),赫鲁晓夫因而拒绝向这个共产兄弟转移核武技术。这连同其他路线之争以及领土等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导致中苏决裂。二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那是冷战年代最接近核热战的惊险14天。所幸到了最后一刻,得知美国军方准备不惜一战,赫鲁晓夫选择了妥协。
接着长期主政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也可归入核武鸽派。他对推动国际《核不扩散条约》相当积极,为争取支持,曾向联合国提议缔结不首先使用核武公约。1982年6月,他在联合国裁军特别会议上宣布,苏联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此时距离他生命终结,仅剩不到五个月。
在限制核武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当属刚离世的戈尔巴乔夫。1987年,美苏签署具里程碑意义的《中导条约》,那是他和美国总统里根的高光时刻。31年后的2018年,特朗普宣布退出条约,年迈的戈尔巴乔夫告诉访问他的记者,这是错误的一步,指条约“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的”,“和平红利”正处于危险中……
核弹变得更小 危险反而加大
有了苏联的对比,国力渐衰的俄罗斯,反而变得危险。尤其是进入21世纪,北约不断东扩,在地缘政治上形成压境之势,迫使俄罗斯重新审视核武器的安全“价值”,并重新武装起来。必须说,在几乎同个时候,美国的核思维和使用原则演变,也起到很负面的诱导作用。由于已是一超独霸,战略核军力显得大而无当,美国开始热衷于开发低当量的小巧核武,例如精准的钻地弹和“迷你核弹”。这是一条歧路,它使到常规与核武器原本的泾渭不再分明。
另一个不祥之兆是不断拉低使用门槛,如很早就允许对所谓的无赖国家,甚至恐怖组织这类非国家行为体,以战术核武先发制人。上周刚出炉的新版《国防战略》是这么表述的:不排除在本土、海外美军或盟国面对非核战略威胁时,使用核武器。注意,针对的是“非核战略威胁”,这基本上已是零设限了。
总之,近几十年来,美俄之间一种另类的核军备竞赛一直都在悄悄进行着,从未停歇;核讹诈——甚至准备必要时使用,也没了禁忌。但人们活在核阴影底下,却浑然不觉。
核爆是毁灭性的,杀戮是无差别的,因此不管以什么理由,按下去了,就是滔天的战争罪。
问题是,不使用核武器仅仅是基于人类的道义、规范,或者似有还无的默契,但不是法律。纵使签下什么国际公约,若有人不信守,让悲剧发生了,你也徒呼奈何。
最要命的是在这里头,永远有着个人的意志和判断的因素、有一念之差,以及偶然性。
从体制上来说,人们对美国的文人总统或许会较为放心,因为是选出来的,最多两届,就另有接替者,既然下台后还有小日子过,打不过越共,或者阿富汗塔利班又怎样,犯不着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吧?但独裁者就不一定了,当权位是终身的,可以做到死或做到老人痴呆为止,当我就是国家,国家就是我时,转圜余地就小多了。
西方有不少专家研究普京的性格和心理。一种看法是:把这个骄傲的民族主义者逼到墙角,让他难堪,必须在战败或失去政权与发动核战争之间做出抉择时,他是有可能孤注一掷的。
我不想那么悲观,却又细思极恐,因为越来越接近边缘政策(brinkmanship)的最危险时刻了,如果没人先认怂、先胆怯,就是一条不归路。也可以简单点理解:这是一场失心疯的俄罗斯轮盘游戏。对赌的,是政客和野心家;而陪葬的,很可能是千千万万无辜老百姓的身家性命。
一句话,世界已变得极度不“核”善,甚至近乎疯狂。危险来临时,首当其冲的必定是欧洲人。希望他们有足够的智慧躲过劫难;如果没有,就需要运气了——很多很多的运气。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